返回

回到古代当太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1章 动乱&应对 (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局势。”

    原兵部尚书王大人受贵妃和二皇子之事牵连,虽然贵妃不是他的亲生女儿,还有杀妻杀女之仇,可他没养好儿子,受儿子牵连官降两级,从兵部尚书变成了兵部侍郎。

    王侍郎趁机告老,皇帝没批准,外放做了一方知府。四皇子手下的工部尚书平调成为新的兵部尚书,兵部如今掌在四皇子齐王的手中。

    肃王看了眼仍然皱着眉沉思的太子后眉眼不动,剩下的皇子都一脸兴奋地围观吃瓜。

    同时,大魏京城,难民再次涌入,自两个月前开始收留第一波难民,难民就变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不断流入各个州衙村县。

    京城的治安被流民冲击的乱七八糟,朝廷对此却好像没看到,什么政令都没下发。

    早朝,朝堂上鸦雀无声。

    小皇帝少年老成,坐了将近一年的龙椅,听了一年的朝政,跟着太师学了一年的实事让他明白,大魏已经风雨飘摇了。

    大魏本就重文轻武,武将除了魏家就是姬家,以前还有个镇北侯,现在多了个西山伯,可西山伯淡出武将圈子太久,威信不够,没有嫡系军队。

    打游兵散勇尚可,代天子巡狩,镇压南方动乱威信不足。

    可朝中再扒拉不出一个像样的武将了。

    西山伯领命镇压,离京两个月了,战事源源不断,兵源不断损失,武器粮草损耗也不小,可流民非但没减,还有增多趋势。

    而且,战乱地区的政权崩坏,没有战乱的州郡也有点儿自保、隔岸观火的意思,朝廷几次筹粮收效甚微。

    以至于京中粮价疯涨,一斤米已经涨到了二十文,还是陈米,一斤白面十五文,还是见天的涨。

    更甚的是,有些米粮商家利益驱使,居然关门不卖或限量发售,百姓们好多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了。

    乾元殿好安静,刑部尚书王一韬闭目养神,兵部尚书焦头烂额,兵粮不够,三支军队要养,他能怎么办?

    除了征税,还是征税,谁让咱国库没银子?

    礼部尚书也是一言不发,廖华除了好好教授瑞兴帝外,就只处理礼部的事情。

    可国库没钱,礼部这个只在繁荣盛世时才有活可做的部门如今闲闲的。

    剩下的户部尚书杜大人还是以往的老样子,摸鱼摸了几十年,有经验。

    且,年初外孙女惠安长公主成亲了,如王源所说,主动挑起了为陛下驻守北面的重任。

    杜家的子孙不怎么成器,可做个公主手下的小官还是可以的。

    且,北面啊,如今的大魏,只有北面和东面安稳如昨。

    可论安稳程度,自然北面的威远侯更比东面的魏大将军更稳妥!

    杜大人也早早地做了打算,家中孙辈逐渐以各种理由送到了外孙女的驻地,相比起西山伯,杜尚书更信任驸马辛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