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2章 采访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它的改变会是渐进式的,不会像大家所以为的那样,一下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有美好愿景固然没错,可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把现实中的生活过好。

    就像我们在2022年的时候实现了常温超导技术突破,它在各个领域的涟漪一直要等到很多年之后才陆续出现。”

    林甲接着说道:“在我们过去的理解里,可控核聚变等于近乎免费的电能。

    但实际上它仍然有成本,从建设到后期的运营再到电网改造,成本只是说比传统能源会更便宜,降低到十分之一的价格是我们的目标,但不代表一开始就能做到。”

    林甲找补完之后,整个采访的林甲环节才算是正式开始。

    不过林甲的这番言论没少被懂行的b友们一顿狂喷。

    “可控核聚变有成本固然没错,你总不能把建设成本和改造成本都算到第一年的成本里去吧?

    这些费用明明就应该按照资本性支出去做资本化摊销,比如国家电网要投入一万亿进行电网改造,这一万亿一不是一次性今年全要花完,二即便今年花完,它也完全可以算作是未来整个生命周期里的费用。

    你这样说不就是在说,即便技术突破了电价没变化也很正常么?林总能不能别忽悠小白了?”

    不过这样的高赞评论在李希音的频道里存活时间非常有限,也就小红书上的集美们会抓住不放群起而攻之。

    “林总,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可控核聚变的研发始末?

    有没有什么重量级的内幕?”李希音问。

    林甲摇头:“没有,整个项目是高度保密的。

    我平时工作就非常忙,不太清楚元光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从我的视角里,可控核聚变的保密程度甚至要比核弹变轨更高,因为核弹变轨会涉及到光甲航天本部的大量协同。

    我们内部技术人员的数学建模,和调动算力进行推演,都能猜个大概。

    你想要在瞬时对小行星产生大推力,在其他技术不实现突破以前,核弹几乎是唯一选项。

    所以尽管元光不说,大家也能猜到,最后有可能用核弹。

    但可控核聚变不是,整个项目它是和光甲航天控股的子公司合作,本部参与的人少,其次就是整个项目的保密程度非常高。

    我和大家知道消息的时间点是差不多的。

    另外再解释一下,我们控股能量奇点这件事我是全程不知情,元光他用了他的特殊权限绕开了董事会直接推动的这笔控股。

    而在明面上的股权变更里,也没有出现光甲航天的名字。

    不然国外的媒体早就能猜到我们的技术进度。

    从公开信息看,能量奇点的投资方一直都是蔚来和米哈游。”

    能量奇点就是具体参与可控核聚变的实体,之前因为洪荒系列核聚变发电装置算是小有名气。

    “这里也有个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那就是当年光甲航天在常温超导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后,我那时候在刷微博,就看到网友们分析它的应用场景。

    其中第一条就是可控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