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6章 服务意识过剩的机器人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想要股份,市场来换。

    欧洲市场老钱还是挺多的,但是想把车卖到欧洲,你得跑到欧洲去建厂,不然压根卖不过去。

    在这个本土产业保护主义盛行的时代,你想要单纯卖商品过去,还是汽车这种大件,是很难的。

    “好,我们一定想办法说服布鲁塞尔那边。”贝莱德的心情瞬间晴转阴。

    本质上大众也不想让光甲汽车能够进入欧洲市场,起码不能这样,只有产品过去,而不去欧洲本土建厂。

    在欧洲本土建厂,你的复合成本会非常高,老中这帮新能源车企跑到那边建厂最后的定价,得比从本土拉过去加上关税和运费的价格还要更高。

    加上欧盟对你的供应链还有所谓,欧洲企业百分比要求,必须其中欧洲企业提供的零部件要占到百分之多少。

    之前是15,这两年增加到了30。

    总之本土保护主义特别严重,很多华国车企去欧洲是去了,但真正能赚到钱的少之又少。

    欧元区的存款利率,也就是无风险收益率能给你飙到3个点多,而英格兰的十年期国债更是能给你四个多点的收益率。

    比起苦哈哈干制造业,直接把钱转到国外去存银行都比在欧盟建厂要赚得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有少数华国车企搞小动作,以在欧洲建厂为由把钱转移到欧洲,钱过去之后建的厂很小,拿20亿欧元建了个5亿欧元都不要的厂,大部分钱都拿去做投资了。

    类似操作曝光后,这些这样干的企业离死也就不远了,光是银行集中抽贷你都受不了。

    大众不希望的原因自然不是为欧洲的制造业考虑,不是出于所谓制造业本土保护,而是因为这对大众可能造成威胁。

    光甲汽车一开始确实是造高端车型,造定价超高的车型,但不代表他们会一直这么做。

    宝马会出1系,奥迪能整出十来万的a3,奔驰也有20万以下的奔驰a,光甲汽车未来怎么能保证不会出这类走量卖标的车型呢?

    一旦光甲汽车获得了特权,那主动权就不在大众手里了。

    所以林甲开出的是大众几乎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当然大众也做不到,他们对布鲁塞尔的影响力相当有限。

    “哇塞,居然是机器人来接我们去奥迪这次发布会的场馆。”

    第二天一早,飞飞在酒店自助早餐区吃完早饭之后,和相熟的汽车博主三三两两站在一起排队。

    喜格尼尔酒店的一楼已经被围出了一个排队等候区,所有受邀参加的自媒体博主们全部都要在这个区域里排队等候上车。

    大家本来还在闲聊,结果排第一的自媒体博主上车的时候才注意到,是一辆白色的大众捷达,上面下来一位机器人,机器人帮对方打开车门之后才载着对方离开。

    这下整个排队区域炸锅了,也没人闲聊了,都赶紧拿出拍摄设备记录下来。

    “大家可以看到,来接的是hb机器人第一次出现时候的经典白色捷达。

    大众在通过这种方式对之前hb的问世进行跨越时空的致敬。”飞飞自然也不例外。

    一直拍完整个从排队到机器人帮忙打开车门再到离开的完整过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