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7章 不可能中的可能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们知道,马克在上个月的时候去申海参加了华国的空天飞机试飞,想问下马克有什么感受?”

    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在阿美利肯精英群体里引起了巨大反响。

    尤其是马克关于阿美利肯基础学科研究和航天为什么不行的观点,被网友们连带着和过去他在youtube上发表的观点凑到一起,在reddit、quora、推特这些平台上广为流传。

    “过去我们一直在说华国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静静等待,西方世界会自己毁了自己。

    然而事实华国一直在做事,而他们总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西方世界一直到已经无法遏制对方后才意识到我们面对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利维坦怪兽。华国的发展比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最乐观的猜测还要恐怖十倍。

    哪怕是在阿美利肯最有优势的航天领域,我们过去在六十年代就登月成功了,我们接收了大量来自大毛的遗产,在这一领域华国甚至都已经要赶超我们了。马克说的最对的一点就是,我们到了该改变的时候。

    华国永远以目的为导向,他们没有任何主义和政治正确,他们只要最好的结果,我们却和他们截然相反。

    过去我们可能会认为华国的追求结果正确,会导致他们的科研机构缺乏创新,只能跟在阿美利肯后面做一些缺乏原创性的工作,阿美利肯追求的过程正义,尽管在效率层面无法和华国相比,但我们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真正的创新。这些真正的创新带来的收益足够把效率上的差距给抹平。

    但现实告诉我们,结果正确并没有影响创新的产生,效率带来的产出总会迸发出足够的创新性成果。

    在reddit上大家一直把莱特的出现当成是一种巧合,认为这是华国人运气好的产物,我不这么认为,这是华国庞大工程师队伍和过去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教育和研发投入带来的必然。

    和莱特比起来,能够研发出基于量子计算机的rsa加密算法常规解法和深度信息挖掘算法的萨玛德才更像是怪胎。

    现在华国从实际层面推翻了我们过去的认知,创新本身没有多稀奇,它无非是投入的量到了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结果。

    用这几年最流行的例子比喻的话就是大模型的突破证明了人工智能靠的是算力、数据和算法,人工智能可没有什么政治正确可讲,算力越强、数据投喂地越多、算法的效率越高,模型的效果就越好。

    现实世界的科研也是同样的道理,组织结构、管理规范等等这些是算法,科研人员的数量是算力,研发投入是数据,过去数据还包括资料,但因为学术资料共享,导致数据只有研发投入了。

    哪怕过程正义真的能够提高创新产生的概率,它在整个计算公式中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在更多的地方都落后于华国,我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现在不是马克一个人反思,是西方自诩精英的白人们集体反思,在reddit上的热帖把联邦政府贬到了地板,认为联邦政府就没有做过正确决策。

    这种讨论声的泛滥程度甚至波及到了上层。

    “马克还是太天真。”

    “是啊,阿美利肯之所以能够在科研领域占主导地位,老老布什的报告顶多占了百分之一的功劳。”

    “是啊,先后有欧洲、大毛的科学家大批的来到阿美利肯,接收了来自他们大量的遗产,阿美利肯的科技实力是建立在这基础上。

    有如此牢固的基础,想不发展起来都难。”

    “本质上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