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0章 技术本身不稀奇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空号已经在缓慢靠近光甲号空间站了。

    直播间的华国网友们都很兴奋,因为体积这玩意是最直观的。

    之前长空号去国际空间站开展救援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长空号和国际空间站的舱段差不多大小。

    而和光甲号的舱段比起来,长空号明显要小一圈。

    这还是有距离的情况下,都能看出来小一圈,要是没距离还得了。

    “之前没感觉,现在看怎么感觉光甲号这么帅呢。”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和光甲号比起来,感觉国际空间站怎么看怎么寒酸。”

    “这体积对比太直观了,要换官媒的记者,铁定给你拍成一坨。”

    “是不是要降落在外延的平台上?这么大一个平台为什么不是平面,而有点坑坑洼洼的感觉呢?”

    陈元光看到弹幕后,“我看到有弹幕在问,没错,平台就是专门给飞行器降落的。

    各类飞行器都可以降落在平台上,降落完之后,它会收回去,收回去开始开展各类工作,像我们有提到的涂层、加油等等,都需要收回去。

    这里有观众问为什么不是平面,其实我们也想设计成平面,这样在没有飞行器降落的时候,它能够安装一些太阳能组件,起到一个充电的作用。

    但是不行,因为关于航天的飞行器停靠或者停泊是有国际标准的。

    之前通过气闸模块对接的时候,标准是apas-75,一种1975年的时候阿波罗-联盟号空间站对接的时候制定下来的标准。

    2000年的时候又退出了一套新标准,apas-95,前几年是扩展坞标准。

    我们在建光甲号的时候,同样和各国航天局都有沟通,为了这个标准的制定起码努力了有两年之久,最终才敲定了apas-2026。

    所以这个看上去像平台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船坞,这也是华国人第一次制定宇宙飞行器对接的标准,未来所有飞行器都需要按照apas-2026标准来。

    当然有人会说,我可能在标准制定之前制造的飞行器,我怎么按照这个标准来?

    以及在之前又有光甲号,又有国际空间站,还有天宫,这么多空间站,标准应该都不一样才对,那我要用哪个标准?

    这里说一下,就你要去哪个空间站就用哪个空间站的标准。

    比如我之前可能是针对国际空间站的apas-95设计的飞行器,那我去国际空间站的时候就不需要进行改造,直接去就可以,但我如果要去光甲号空间站,那我安装一个转接装置。

    就跟你从华国跑到欧洲去,你除了带上充电器以外,还得带上充电器转接头,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此时长空号上的外国宇航员们和华国宇航员们都已经进入到光甲号内部了。

    在安稳来到光甲号之后,可以说生死危机已经解除,补充完能源和完成涂装之后就能回去了。

    所有原本在位置上的外国宇航员们都蠢蠢欲动,想要到前面的驾驶舱去通过摄像头一览光甲号港口舱的内部。

    “托马斯,轮到你出场了。”其他宇航员都望向托马斯。

    因为这里只有托马斯会一点中文,其他人的中文最多说个你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