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4章 华国航天首创太空无接触救援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在1992年3月25日,克里卡列夫才成功回到了地面。

    按照常理来说,一般执行过这种任务,怎么着都得有ptsd,至少是脱离航天一线,结果传奇之所以是传奇,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到正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

    1992年10月,在大毛和阿美利肯合作的一项航天任务中,克里卡列夫成为了阿美利肯“发现”号的机组人员,并且在1994年,跟随发现号宇宙飞船进入和平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个乘坐nasa航天飞机的大毛宇航员。

    从第一次登入太空到退役,克里卡列夫累计在太空停留803天9小时39分钟,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宇航员。

    退役之后,克里卡列夫在大毛担任宇航员培训主管。

    亚历山大和斯韦尔奇科夫都是他培养的。

    “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无论是谁来执行救援任务,都不可能一次性把我们所有人给救走不是吗?

    六个小时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时间正在一点一点的消逝。”安德烈说,“古川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才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

    老实讲古川这么干,即便他能活,回到地球也绝对是牢底坐穿的下场。

    哪怕霓虹的jaxa想跟之前数据造假一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东京地检也不可能放过他。

    “不,其实我们有可能坚持更久。

    只需要通过波音的星际飞船或者联盟号宇宙飞船送氧气、空间站修补材料上来,我们修好两个舱段就可以坚持更久时间。”托马斯说。

    亚历山大摇头:“不可能,舱段可以维修,但氧气都已经跑完了,这需要的氧气不是普通宇宙飞船的载货量能够在6个小时内送上来的。

    根本问题就是时间,无论是哪个方案,都会受限于时间而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没错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

    不过他们不需要等太久,地面控制台把由华国航天负责营救的消息同步给了国际空间站。

    “华国人能行吗?”梅根内心存在着怀疑:“而且还是空天飞机来执行航天任务。”

    哪怕是托马斯作为法兰西宇航员,也没有坐过华国的空天飞机,不过他一副很有信心的样子:“我相信nasa和sa做出的决策。

    我和华国同行们经常一起交流,华国同行们的实力非常不错。

    包括我们的科研人员们,他们对华国航天的实力也是非常认同。”

    希望比什么都要更重要,有了希望之后,空间站里的压抑氛围一扫而空。

    没有信心也得有信心。

    在他们看来,华国佬这十多年来没少创造奇迹,这次万一呢?

    不一定所有人都信华国航天能够救回他们。但一定所有人都信自己有被救的希望。

    “正好古川走了,华国人也不用面对要拯救霓虹人的难题。”梅根吐槽道。

    准确来说,在座的宇航员就没有不恨古川的,古川的行为是对所有人生命安全的侵害。

    晚上实在扛不住的华国网友,第二天早上醒来之后一刷微博,微博热搜词条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