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0章 空天飞机和太空电梯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只需要花3个小时从巴黎到纽约确实很爽。但是,如果你是从慕尼黑去芝加哥的话,得先花一个半小时从慕尼黑到巴黎,到纽约之后还得再花2个小时从纽约到芝加哥,总共仍然是6个半小时的航程。

    而从慕尼黑直接飞往芝加哥需要8小时,舒适性却远超协和式。

    所以超音速客机被淘汰,本质是因为成本,超音速飞机的运行成本过高,它有着非常糟糕的燃料消耗问题,空客和波音的大规模出货,导致787、a3、a220这些新一代客机的效率高得离谱。

    而超音速客机已经没有发动机制造商愿意继续为他们设计发动机了。

    航天和航空类似,只要和商业沾边后,那么成本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的本质。

    为什么会提到超音速客机,因为我们选择复合动力火箭,而不选择太空电梯方案。

    复合动力火箭上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复刻到航空领域。

    只是我们会直接绕过超音速客机,直接选择做空天飞机。

    由光甲航天提供技术支持,华国商飞和华国航天联合打造的大规模商用空天飞机应该很快就要进行测试了。

    就我所知,该款大规模商用空天飞机不像协和号那样,在陆地不能用超音速飞行,它起飞后就会第一时间冲出大气层,在大气层边缘以超过20马赫的超高音速巡航。

    因此无论飞到地球任何一个地点,需要的时间都不会超过1个小时”

    陈元光在第一堂公开课的内容里爆了个猛料,就是关于华国空天飞机的猛料。

    甚至还直接点明了技术路线,就是利用复合动力来实现大规模商用的空天飞机。

    林甲作为第一个看到这门课的人,她问道:“华国航天什么时候又搞了空天飞机?”

    陈元光说:“一直都有这个项目,只是过去这个项目军事意义要远大于商用意义。

    无论是飞机本身的成本,还是发射的燃料成本都过高,乘坐体验同样很差,所以商业上的价值几乎为零。

    但有了常温超导加速装置给初始速度就不一样了,这直接让空天飞机的大规模商用成为现实。

    当时复合动力火箭立项的时候,大规模商用空天飞机就跟着一起立项了。        我一直在给他们那边做技术上的支持。

    这背后的本质也是差异化竞争技术路线。

    按照传统的方式竞争,商飞要追上空客和波音,起码需要花十五年时间。

    有了空天飞机后,它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垄断蛋糕吃。”

    空天飞机的速度决定了乘坐体验一定不好,但一个小时速通,同样决定了一定不愁没有客户群体,林甲心想。

    她也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不不不,这里面还是会有盲点。

    我知道空天飞机这玩意,需要非常高的初始速度帮助它飞到大气层上方,过去空天飞机由火箭提供初始速度,所以成本太高。

    而现在通过常温超导加速装置来提供初始速度,但凡是用电,那这回收率是100,成本自然也压低了。

    可问题是,比如从燕京飞申海,那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