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章 林甲的看法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元光说:“ok,我理解,技术上短期内确实难以突破,应用上的创新也是创新。

    之前我们也聊到了,为了能让太阳能吸收率最大化,整个顶部用的是一个平面,这个平面是一个可以打开的天窗。

    是否能把这个平面变成屏幕,它分成两层,外面那层是太阳能电池,然后里面那层是一整块屏幕,这块屏幕可以由手机来操控,把手机上的图片甚至是gif动画投影上去。

    这也是智能化的体现,除了这上面,另外在人车交互上,可以有更多的智能模块加进去,比如说在主驾驶上增加重量传感器,根据驾驶者重量和过往驾驶习惯,自动调整方向盘和座椅位置?

    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不是强调,什么可以记录驾驶员的状态,但他们那个记录需要自己选择,需要自己控制,小米可以根据重量来自动调整。

    智能化程度一下就体现了。

    技术难以突破的情况下,我们把着力点放在车机系统、座舱的智能化上面,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突破的方向。

    当然这只是我临时的一些想法,具体可实施性还得看你们具体排期和上市时间。”

    雷君显然在思考陈元光提到这些点的可行性,像车顶内部做成一整块屏幕,如果是曲面车顶有难度,成本很高,但是平面的车顶就没有问题了。

    至于智能化这些,都基础得不能再基础,只是看谁能想到这么多细节,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工程师和程序员去做开发。

    雷君神色要放松了一些,他看着陈元光语气坚定:“师弟,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

    在这些上面着手做改进。

    目前我们计划是在明年年初的时候上市小米su7,以及发布ultra,然后在明年三季度开启ultra的预定,四季度正式发售。

    这是初步的时间表,ultra按照你的建议做调整完全来得及。”

    在和雷君聊完离开小米汽车的路上,林甲开着他爸在燕京留下的老款s级奔驰,感慨道:“开过新能源车之后,即便是奔驰我都觉得哪哪不习惯。”

    林甲是直接从烟台和陈元光一起飞燕京的,在和航空科技集团签约仪式上的灰色西装也是林甲找的服装店临时做的。

    林甲一直不喜欢燕京,她觉得燕京的氛围太压抑了,当年她在浙省的分可以上燕京师范或者燕京理工,单纯因为不喜欢燕京而没有选这两所学校。

    一般他们两个出去,都是林甲开车,陈元光属于能不开就不开:“这是因为你开的电动车都比较贵。

    这些比较贵的电动车,它采取了一体化浇筑的手段把车身电池一体化。

    这样做降低车辆重心的同时,能够提高车身抗扭刚度来减少转弯时的变形量,进而达到提高操控性的效果。

    另外一方面就是电动车的电驱动平台比起油车来说要简单的多,这让很多二十万价位的电动车有比六七十万油车更好的操控性。”

    陈元光说完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

    他在考入江大的时候,作为理科生,大学阶段又是在化学学院,思维方式以理性为主,后来开始写网文后慢慢地感性色彩和注重情绪面的表达取代了理性。

    而这几年,他感觉自己的感性色彩几乎要消失殆尽了,谈到什么问题都试图从其背后原理出发给予合理解释。

    过于看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