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和小国区别非常大。
最简单的解释就像曾经的两个超级大国,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一直挑着小国动手,体量稍大就是碰一鼻灰,连科技和经济都没法弥补,更何况是古代。
古代的灭国战除那些割据一方的小国,只要是体量大,几乎都是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的打。
更多的情况是打了几十年上百年,双方依旧谁都消灭不了对方,最后的胜负手多是自身内部矛盾。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整合众多势力,本身就已经非常了不得。
像辽国这样整合完毕,已经稳固下来的,第一个草原上的真正帝国(在此之前只算部落联盟,国家形态松散),想要彻底消灭很难,而且势必是漫长的拉锯,史从云对他们也始终抱着戒备。
没有慕容延钊和李汉超的消息,他不想动手。
赵匡胤毕竟不是自己人,当初留他在关北是因为他是张永德嫡系,有削弱张永德好让自己夺权的考虑。
如今情况不同,大梁要变,北方必须稳固,所以他派了慕容延钊和李汉超。
慕容延钊在历史上是赵匡胤所谓“义社十兄弟”之一,但史从云并不怀疑他,因为他到这个世界后才发现,这样的武将抱团在乱世中自保的或者留后路的现象太多。
比如老爹和向拱,高怀德等。
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也是一种抱团手段之一,只是后来赵匡胤成功了所以才出名,实际联系一开始远没那么紧密。
而且这些人中慕容延钊因为年纪大,资格老,一开始地位就远在赵匡胤之上的,后来赵匡胤也没一路飞黄腾达,实际上就更疏远了。
真跟赵匡胤是有兄弟之义的大概只有韩令坤,因为他们是发小,已经被他闲置。
慕容延钊曾是龙捷军骁将,跟随老爹史彦超手下打仗立功提拔,后来就在他手下打仗,肯定是亲他们史家的,甚至都和邵季、王仲一样可以算史家的亲兵。
.......
六月,天气炎热,史从云骑马到河边上泡水,符昭愿和闾丘仲卿等人又出城来见他,讲了一番道理,大概就是不能再等,将士们都盼着,再拖下去会伤了人心,宫里也准备好了,长久恐有变数。
史从云考虑之后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告诉他们,再等一天便可举事。
随即把闾丘仲卿、王仲、邵季、魏仁浦、符昭愿、孟玄喆、王全斌、申知义、刘清川等还在身边的文武心腹招来,给他们交代一些注意事项,要向军士说明,不得入城,不得伤害百姓,烧杀抢掠等。
同时也给他们低声交代:“举事当日,某不好出面,很多事都劳烦你们,但先帝对我有恩,百姓对我史家有恩,宫中的人,京城的人不得害一个。”
众人拱手答应。
史从云便和他们对了一下流程,几个人早分工明确给他说了整体的计划。
众人约定十五那天早上,因为那天是大朝,百官都在
王全斌、申知义、刘清川几人领诸将集结大军,负责发动士兵起事,黄袍加身,然后约束军队,大军不入城。
王仲是京城巡检,掌握京城内的兵权,负责领内殿直士兵打开城门,保护史府,让开封府衙役维护京城秩序,让大军顺利入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