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河山风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71、旗开得胜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们内部也会自行瓦解。”

    王全斌点头,“是,属下谨遵大帅令。”

    史从云随即下令:“以王全斌为先锋都指挥使,高怀德、韩令坤、潘美为副,率军一万,进攻兴州,怎么打你们自己决断,某率剩下的大军跟进,保障粮道。”

    “诺!”王全斌,高怀德,韩令坤、潘美都站出来领命,随后便去执行了。

    “看这些山,就觉得战不好打。”看着几人远去的背影,魏仁浦有些感慨。

    对于长期生活在大梁,河北的人来说,眼前这样连绵不绝,一眼看不到边的群山确实少见。

    史从云笑道:“魏公勿虑,这些山对我们来说也有好处,凡事有利必有弊,天下没有万全的事,也没有绝对的事。

    这样的山道确实利于防守,但这样的山道也意味着狭路相逢,大军展不开,战略战术用不上,只能好勇斗狠。

    要是这点蜀军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也是历史上说蜀道难,但打蜀地基本就没打不进去的原因,蜀道确实限制外来军队的发挥,但也限制了蜀军的展开。

    比不要命,天府之国安居乐业的百姓怎么比得过北面常年厮杀的狼。

    魏仁浦点头。

    “就怕代价不小........”魏仁浦有些担忧的道:“李筠那些人都看着呢,我们这里要是脱久了,或者出点问题,怕那些人会有动作。”

    史从云遥望嘉陵江两畔沟壑高山,沉声道:“再大的代价也要付,这一步非走不可。”

    蜀地或者说四川的是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但这种灾难并不在这个时期,不在汉、唐。

    哪怕汉末,唐末天下大乱,蜀地至少是相对安宁的。

    虽然都是外来军阀称王称霸,汉末的刘璋,刘备;唐末的王建,孟知祥;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打进蜀地割据,但都是奉承汉统,以中原王朝的方法治理蜀地。

    至少百姓是没那么惨的。

    但后来就不同了,虽然人们常说“五胡乱华”,但那段时期,比起后来的宋、夏、金、明的末期,其实惨烈程度不及万一,只不过那些惨烈读书人不敢说,百姓也就知道的少。

    四川最惨的一次是明末,张献忠入蜀,李自成残部窜入蜀地,清军入蜀,接二连三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成规模,按户籍的杀。

    到清朝康熙年间稳定下来之后,四川巡抚忧心忡忡上报,整个四川只剩下八九万人口。

    这是什么概念。

    秦朝兴修水利是四川发展成天府之国的开端,汉、唐、北宋的经营发展,到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大半依靠蜀地赋税。

    到宋朝,四川人口早超过千万,蒙古南下时光成都及其附近死了超过百万,明朝恢复起来,到明末大乱之后整个四川基本没活人了。

    后来清朝为弥补四川人口,以各种政策鼓励天下各省百姓往四川迁居人口,这就是“湖广填四川”,曾经的天府之国,南宋大半赋税来源的四川也直到数百年之后才开始恢复元气。

    到现代要从血脉上去说四川人很难,几乎杀绝了,而天下人都在四川。

    这就是代价,有人说为什么非要死那么多人,非要流血流泪也要统一?中国干嘛非得统一,各过各的不好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