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脚下,黑色烟幕弥漫天空,浓重得令人想要窒息,,那些跳动的火焰却不是为掩埋人的,而是焚烧路障和鹿砦。
大量堆积在路口,门口,桥头,森林边缘,阻塞进军,不过相比拒马等障碍,鹿砦粗犷太多,多数时候就是砍倒树木削尖枝条作为阻碍行军之用,靠近树林的地方就地取材,十分好用。
这种简易障碍确实没法给军队造成什么像样的伤害,但光是清除障碍就要费尽力气,大大消耗士兵的士气和体力,减慢追击,是最令士兵头疼的障碍。
其实打仗和很多事都一样,越是花里胡哨的东西越没用,就像最不花哨的弓弩一直是军队的主力,最不花哨的枪矛类武器也一直是军队中坚,一百人的军队需要五十支矛和五十副弓弩就能打仗,刀剑多是作为副武器使用,有固然好,没有也不影响。
越朴素,越管用。
面对这些到处伐木为阻的粗暴障碍物,秦军还正没什么好办法,大大阻碍了追击的速度,面对这些障碍,靠人力搬开始不现实的,费时费力,等清理完说不定要明天了,到时候所有都在的知南汉军沿莲花山脚布置这样几十里的一字长蛇阵后又是激动,又是惊喜。
消极防守,根本应对不了积极的进攻。
随后,他和潘美立即决定了战斗计划,集中兵力,击破一点。
他们既然自己将兵力分散开,那便是天赐良机!
随后他率领率前锋三千精锐向东攻击莲花山脚下东部防线,从一个叫十里坡的小村穿插过去,随后往西迂回,从侧后击溃敌军。
之所以选择十里坡,因为斥候侦查后得出那里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北方的骑兵作战。
后续中军则由潘美亲自率领,作为总预备队,如果战事不顺就迅速补充。
他们的计划就是以点破面,以局部优势兵力击破敌人漫长防线上的一处或几处,太多的部队放而会展不开,互相掣肘,影响进攻。
南汉军确实人比他们多好几倍,摸约七八万人,但他们分散在漫长的数十里战线防守,力量就分散了。
看起来他们是三千打七八万,实际上在十里坡方向守军不超过一千人人,是他们在局部以多打少,以精锐对抗敌人。
之后战事十分顺利,他们,辅兵等全算进去说。就如当初在淮南,南唐在淮河沿岸号称十万水军,其实刨除辅兵,民夫,船夫,真正披甲能打仗的大约是三四万人。
当初后周世宗围困太原,号称大军十余万,是各路节度使人马,加上民夫,辅兵,全部在太原城下的人都加起来的数,真正的主力也是三四万人。
在淮南,曾经后周大军和南唐军水军打了一年多才分出胜负,大战只有几场,但小战不断。
在太原,周军也和北汉军打了数个月,最终周军无奈撤退。
即便在蜀地,蜀军不善战,但东线拉锯战也持续了一个多月才分出胜负。
而南汉这次在韶关的大军,号称十万,实际有七八万人,能作战的部队大约四万左右。
在他们这些老将的经验里,军队一旦上了万数,想要短时间快速分出胜负便十分困难了,很容易就变成持久的拉锯。
可这一次情况却完全不同,所以出乎意料。
可真当他们击溃南汉军之后,却又觉得合情合理,因为南汉军的战斗意志实在太差,很多士兵是直接跑的,根本没有交战的心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