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河山风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45、宿命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史从云则把目光看向不远处的辽军战俘,“不过辽国就不一样了。其一,辽国如今强过我们,而且他们还没有后顾之忧,不像我们,出兵往北一次,既要重兵防备太行山一带,还要安抚江南、蜀地,处处掣肘。

    对于他们,首要做的就是削弱实力,弱其国力首在......杀人。”

    最后两个字,史从云咬得很重。

    说着他收起笑脸,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当初秦国一统六合,共杀兵一百一十多万,经白起之手杀九十余万,但最只留下一个杀神屠夫的恶名,所有的美誉功勋都留给秦王。

    后人会记得秦王功绩,也称白起为屠夫杀神。

    白起不杀,六国不被削弱,最终不可能有秦国一统天下,史书故事总说王侯将相之权谋,以为天下事多动嘴皮子,可到底还是实实在在的杀人最为有用。

    所有功绩大业,必是血流成河的.......”

    说到这,史从云也无限感慨:“但很多时候代价是必须的。

    究其根本,盖因人性本就恶多善少。

    某曾听一些读书人说仁义之主舍命以全三军百姓,所以强敌面前投降也不为过。这话初听好像有道理,不过前提是对方都是圣人,如果投降,他们就不杀,不抢,不劫掠,可能吗?”

    众人摇头,有人咬牙启齿道,“他们放屁!十几年前,后晋投降,辽国耶律德光兵入大梁,毫无抵抗,河南河北无数百姓惨遭劫掠,这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能见血!”

    这就是武人和文人的不同,多数文人并不是没本事,而是没见识。

    活在书里的世界,缺乏对人性的认知,对多数人来说,能抢就绝不会借,能霸占就不愿自己费时费力生产。

    只是有些只读圣贤书的人,自己抱着仁义道德,搞道德绑架也就罢了,也把敌人也想成讲仁义道德的人,满足他,不抵抗他就会也讲仁义道德,放自己一马。

    简直想屁吃......历史上无数血淋淋的教训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史从云见此,直接道,“诸位明白就好,这就是代价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杀人。

    但所有杀戮又为世人憎恨,为文人轻视唾弃,在史书中一笔带过,如此也将是我们这些为将者的宿命。

    这些事其实我心里一开始就有数,所以你们不用多想,太过担忧。

    我不是大善人,不杀生,那还不如找个小庙出家作和尚,打什么战呢。”

    众人哈哈大大笑起来,老爹也笑了,脸上担忧也一扫而空。

    史从云说着看向众多辽国将校官员俘虏:“你们看这些人,他们中多数即便到这步田地,还是冷静得跟草原上的狼一样。

    他们很像我们,我们为大周南征北战,他们就是辽国这些年南征北战积累下来经验丰富,善战知兵的将领,没有他们,辽国的军队就没了主心骨。

    某不准备让他们回去.......”

    话说到这,众人都看过来。

    “大帅,全杀了吗?”有人直接问。

    “问问有没有愿意归顺,如果云愿意的可以留着用,剩下的不要留活口。”史从云吩咐,当初卫青能够在漠北草原不迷路,每次都直捣匈奴人聚集地,就在于他收买招降匈奴人为向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