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史从云抬手制止众人的争论,起身准备说话,大帐里瞬间安静下来,其实这场仗的打法他已经有了心里的设想。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这道理我也明白。
我们大周的将士不惧契丹人,不是打不过,是不能去幽州打,屯兵坚城之下,拉长补给线本就是大忌。
这样做就还会把主动权交给契丹人。
我们在幽州南面,契丹人要防守的地方很多,如果想救援就必须分兵,他们不知道我大军主力所在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一旦到了幽州城下,我们就必须聚集一处,让契丹人完全没了顾虑,只用集中兵力攻我们一处就成,等于被动挨打。如果那时前方的幽州坚城还不能迅速拿下,那么前有守军,后有援军更是雪上加霜。
这就是此战的难处!
所以我最怕的是辽军按兵不动,如果他们南下来行决战反而最好。”
这就是当下打幽州的难处,战场是处在战争迷雾之中的,他们不知道辽军主力何在,辽军主力到了哪里,有什么打算。
反过来辽国人也不清楚,所以在发现他们大军主力之前,辽国人也是心虚的。
可问题在于幽州那样的坚城就像太原,像寿州,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想打就必须全军北上,用大量部队保护攻城部队。
一旦那样做,他们主力暴露,那辽军就毫无后顾之忧了,不怕被他们偷袭设伏,不怕一不小心撞上他们的主力而全军覆没等等。
大军屯兵幽州城下,辽国就完全了解他们的意图,知道他们的动向,只用调集四面八方的部队全部驰援,围着打就成,他们全盘变成被动防守,再无战争主动权。
这是史从云最怕的一种情况。
所以他怕的不是辽军大举南下,而是怕辽军按兵不动,等着他们打幽州。
这就和杜聿明设想的战略有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机动兵团摆在后方,让对方攻击坚城,这样兵力就会汇聚,待到对手在坚城下攻击顿挫,立即出动后方机动兵团与之决战。
这是战场主动权的争夺。
众将没有说话,而是看着他踱步。
“战在我,非在贼也!
我们绝对不能被辽国牵着鼻子走,也不能把主动权交出去。
所以这场仗我们要打,要与辽国大战,但不能在幽州城下打。”史从云一句话定下基调:“我做三层部署。”
“中军主力控鹤军两万人,神火都两千人囤驻瓦桥关,由我亲自率领,王全斌、王仲随我为副手。
控鹤军精锐骑兵五千驻扎东面文安县,由史彦超率领,高怀德为副。
罗彦环率控鹤两个军四千人驻守淤口关。
驭浪水军五千人依旧由司超,王环率领,扼守独流口。
王审琦,董遵诲你们的八千人依旧在益津关固守。”
众人认真听着,说到这史从云看向没有分配任务的三人,向训,慕容延钊和赵匡胤。
这是他觉得最最有想法的三个人,用兵也很稳重成熟。
“赵匡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