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河山风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81、历史的脉络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历史的厚重感。

    秦、汉、唐的积累导致这种局面,连只有四省之地的周朝也享受这样的待遇,只是不知道他们这些子孙能否延续这份荣光,承受这种荣誉。

    ......

    不知不觉,听着他们在那叽叽喳喳,思绪开始飘远了.....

    西汉是这种格局形成的最重要时期。

    那时的附属国也是最多的,明确记载的就多达五十五个。

    西汉选择了秦朝的制度,又决定向外扩张,就奠定了往后的历史脉络。

    西汉的扩张是很难的,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征服就可以,因为那时候世界还是一片迷雾。

    河西走廊、西域、云贵山川、漠北等等,在此之前根本没人知道是什么样的,那里的习俗,文化,实力等等一无所知,张骞等人第一次让中国知道外面的面貌。

    那时的很艰难,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征服就可以,写不成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却非常厚重磅礴,也奠定往后的所有基础。

    向河西走廊、西域(新疆)、河套、阴山、云贵、两广(广东、广西)、越南、朝鲜等地的扩张都不只是军事征服那么简单,还需要输送人口,开垦田地,传授知识,进行文化扩张,使之文化认同。

    如果文化不认同,统治就是建立在沙丘之上,文化制度的传播和称霸为是为后世留下一笔取之不尽的遗产。

    不过汉朝也有弱点,他们的对外政策和唐朝不同,汉朝根据刘邦的决定,一开始就继承秦国的法律,是地地道道的军国体制。

    又没有科举制度,所以决定了汉朝人想要往上爬,打仗杀敌是最主要的一条路。

    所以对于汉朝而言,吞并周边国家建立统治是不符合国情的,除了一些战略要地之外,否则他们会陷入当初秦朝一统天下后的困境。

    将士没战打,底层没上升渠道,国家就会乱。

    全国上下多少人翘首以待,都等着打仗立功。

    所以汉朝的战争非常频繁乃至是为打仗而打仗,一直打到穷兵黩武.......

    历史书上一般不表汉朝的战争,因为太血腥,不少时候就是汉朝故意去挑起战争,毫无正义可言。

    打仗不是为统治,不是为国家百姓利益,只有一个目的,将士割头立功,获得上升渠道。

    所以王夫之说“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算是非常精彩的论断了,是军国体制决定的,从刘邦立国时决定遵循秦制,加上以军功为功等举措就已经决定。

    在末期内斗严重的情况下,文武重臣要获得政治资本的办法居然还是打仗,把周边的国家和部族按在地上打以彰显自己的实力,用这种穷兵黩武的办法。董卓就是这么发家的。

    到隋唐之后,有科举制度,一下就文明起来不少。有汉朝打下的基础,周边国家、民族都有文化认同,因为许多都曾经是汉朝的附属国,也十分惧怕武德充沛到疯狂的中原大国,统治起来就很方便了。

    在历史长河中,汉朝相当于狠狠的给周边国家部族打了当头一棒,唐朝聪明的开始一边打一边给甜枣了,这点起初做得很聪明。

    而且因为科举制,唐朝人想上升就不仅像汉朝那样只有杀人了,氛围也一下子文明起来。

    战争上的区别也很大,唐朝的战远没有汉朝多,打法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