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天子至尊,只有进了集贤殿,翰林院才能入他法眼。
魏敏拿来名单看了一会儿,史从云顿时皱起眉头来,因为这其中有个人他认识,是翰林学士,曾经的帝师陶谷的儿子陶鄑。
史从云立即起了疑心,当即问陶鄑来了没有,左右告诉他在礼部做事,应该在。
史皇帝点头,当即叫人把陶鄑叫过来,嘱咐周宪考校他的学识,周宪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如果女人可以参加科举,她必是个状元。
他不放心在于怕这些官员相互袒护,走了门路,这对其他人非常不公平,寒门子弟失去上升的机会。
下方陶鄑很快被找过来,行礼之后根本不敢抬头,有些紧张。
周宪对他的命令有些意外,但还是开口考校了几句经典,陶鄑虽然有些结巴害怕,不过全答上了,史从云不知道这样的水平够不够,因为他也没文化。
见他都答上,只点点头:“不错,不过今日既然有了这件事,朕便提两点要求。
今后品官子弟如果高中,还需要翰林院的考校,看看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如果弄虚作假,朕严惩不贷,寒门子弟就免了。
其次,往后恢复殿试,每年高中的前三甲都带到殿前,朕要亲自考校,也让百官一起看看有没有本事。”
“是!”旁边掌书记记录下来,起居郎也奋笔疾书记录官家言行。
随后,史从云当着百官的面,十分严肃的说:“科举是立国之本,今日百官都在,朕把话说清楚,蒙荫的名额朕会给你们留,但敢在科举上谁敢动手脚,朕夷灭三族,绝不留情。”
话说得很重,诸多大臣都吓得面色发白,纷纷垂首表示知晓。
史从云点点头,他也不想在这种时刻说这样的事,但这样才能加深记忆,让他们记得更深刻。
他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千古圣人,没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但身为受过后世教育的五好青年,他心里有自己的坚持,无论如何科举是底层人唯一上升的通道,这条路要给天下寒士守好。
当然,秋宴上人多眼杂,这番话也被传出去,也传得越来越夸张,但无论如何,为天子赢得不少天下寒士的人心。
........
八月十五才过,南方来了消息,说江南使者来了。
史从云当时正在垂拱殿批阅奏折,听说这事之后让鸿胪寺官员安排他们住下,指节轻敲桌面,想了想道:“朕明日正午见他们,他们有事归纳一下,半个时辰给他们说话,说简略些。”
“是!”鸿胪寺官员得令之后退下。
光于江南的情报,南面镇守扬州的司超已经早派人入京呈报。
五月,江南国主李璟病逝,皇子李从嘉继位,改名李煜,以为他爹办后世的理由重新从洪州带着百官回了金陵,只留部分人在洪州,迁都回江陵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想起李煜,史从云不可能记不住,毕竟才抢了他老婆没几年呢,只是江南的这种变化让他心里一时难以判断形势。
如今南方势力中,南汉,既后世的广东、广西加越南部分是不足为惧的。
唯一令他当心的只有后世云南、贵州一片,以及江南之地。
两处担心还情况不同,对云南地界的担心在于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