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但说是这么说,却还有不少东西是要考虑的。
沈华粱说:“朝廷现在暂时腾不出手来处理东南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政策,最好还是以怀柔为主。”
“西南与河中地区都还在赈灾中,苏北平原的事情是我们目前要最优先处理的。”
“不能在这时候,用这种事情挑动东南。”
礼部侍郎说:“东南如今的兵都在胡族,即便淮南王有什么火气,他们也不敢发出来。”
“我觉得这正是下圣旨的时候。”
朝廷不敢现在惹东南,不就是怕他突然反了么?
但淮南王带着大部分的兵力在胡族,要回撤绝对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情。
他们直接把圣旨送过去,再把需要的东西拉走。
淮南王说不定还在胡族那里翻身赶回来呢?
等他回到,一切已成定局,朝廷也有了足够的物资处理苏北平原的事情,那还用担心什么?
“说得对!”
“不错,我同意这做法。”
这种办法,不用户部出钱,石有为自然是愿意的。
只是他此前觉得东南和赵成书是一伙的,也就是王阁老与罗镜文的敌人。
所以他希望东南那边好,才能继续打压王阁老一派。
现在闹成这样,兜兜转转又是王阁老一派做的决定。
而且这个决定,还会起到打压东南的作用。
石有为干脆不做声,看着这些人讨论。
支持朝廷直接下旨去东南,伸手要大蒜的占了大部分。
有一部分则与沈华粱一样的想法,觉得朝廷对待东南的政策应当要以怀柔为主。
大蒜怎么都是要买的,但朝廷不能直接白拿。
怎么都要花点银子,起码把定金还给东南。
最终,程太后出声,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朝廷先下旨看看东南的反应。
若是东南反应太过强烈,那就补偿点定金回去。
一群人商量好后,内阁便让翰林院拟旨了。
今日当值的翰林,唇红齿白,一看就是那种老一辈非常喜欢的小辈长相。
在一群衣衫不整,官帽有些甚至还瘪了一处的糟老头子中,特别亮眼。
这正是前年与苏誉一同参加科举,夺得探花名次的汤乐。
科举后,他跟当时的榜眼董思成一起进了翰林院,成了翰林院庶吉士。
后来董思成因为岳家的事情牵连,从翰林院下放到通政司,做了一个传旨跑腿的人。
但汤乐还一直在翰林院里任职。
今日正好是他当值。
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