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6章 一个又一个的好办法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例如去年才逐渐开始废弃的钞关,就是庆元帝为了敛财而擅自添加的。

    再加上前年去年不少地方受灾,估计会有不少百姓掏不出这十文钱来。

    马英伟对于罗镜文的提议,其实也不知道怎么评价。

    因为他说的确实有一点道理。

    百姓们与其花高价从别人手中购买红薯种子,不如让朝廷统一用便宜的价格供应。

    这样既能控制种子的价格,也能让更多的百姓能种得起这种高产的新作物。

    可对于那些实在无力承担这十文钱的百姓,朝廷该怎么处理呢?

    罗镜文沉吟道:“十文钱不是什么大钱。”

    “若是真的交不起这十文钱的百姓,恐怕他们家中也没有别的种子可以耕种。”

    “那他们的田地就一直空着?”

    沈华粱插嘴说:“没有种子的百姓,一般会向当地的大户或者地主家借种子。”

    “到了秋收,再把借的种子以及其中产生的利钱一同还回去。”

    沈华粱本以为这个罗镜文虽然是王阁老的门人,可他还是有点本事的。

    毕竟先前排除众议,果断地决定用廪补的钱来购买新作物种子这一做法,还是让沈华粱挺欣赏他的。

    结果现在沈华粱发现,估计这罗镜文也就知道这一个办法了。

    多的他其实是一点都想不出来。

    罗镜文出身在城里,家境本身就还不错,确实不知道底层百姓还有这种事情。

    但沈华粱这一解释,倒是提醒了他。

    他眼前一亮,说道:“那不正好?”

    “百姓们去借粮耕种,届时连本带利还,我们朝廷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能花钱买红薯种子的,朝廷可以立马卖给他们。”

    “暂时不够钱的,朝廷可以借粮给百姓,利钱定得比民间更低。”

    “正好能让朝廷赚钱,也能让百姓们减少借粮的成本。”

    罗镜文越说,觉得越是可行。

    反正不少百姓都是要借种子来耕种的,找民间的人借,他们肯定要承担更高的利钱。

    朝廷跟先前他说的那样,直接把价格定下,比民间的更低。

    这样也能减少百姓的负担。

    “这样”

    听了这说法的官员们,都开始低声讨论起来。

    “这办法好像是可行。”

    “是啊,听闻民间借粮,基本都是大耳窿,都是按九出十三归算的。”

    “咱们朝廷若是能从这一方面入手,能不能赚钱另说,可确实能解决不少百姓无种子耕种的问题。”

    “这样一来,既能提升田地的耕种率,也能减少百姓的负担。”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