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8章 商议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实危急,贾长生若吞并东吴,实力必将大增,对我们也会构成威胁。”

    这时,诸葛亮手摇羽扇,缓缓说道:“主公,云长与翼德所言,也有几分道理。东吴与我们之间,既有旧怨,又有利害冲突。但从大局来看,贾长生势力的扩张,对我们确实是个巨大的威胁。若我们与东吴结盟,共同对抗贾长生,可分散贾长生的兵力,减轻我们的压力。击败贾长生后,我们也可借此机会扩大势力范围。只是,在结盟过程中,我们需小心谨慎,防止东吴耍诈。”

    赵云在一旁说道:“军师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唯有审时度势,方能成就大业。与东吴结盟,共同对抗贾长生,看似冒险,但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可与东吴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签订盟约,确保双方都能遵守。”

    然而,法正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公,我认为结盟之事需谨慎。东吴虽危,但根基深厚,若我们与其结盟,击败贾长生后,东吴极有可能恢复元气,与我们争夺天下。倒不如坐山观虎斗,待贾长生与东吴两败俱伤之时,我们再出兵,坐收渔翁之利。”

    刘备听了众人的发言,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深知,关羽和张飞对东吴的戒备源于过往的恩怨,有一定的道理;诸葛亮和赵云从大局出发,认为结盟可趁机壮大自身;而法正的建议,则是一种较为保守的策略,可避免过早卷入纷争。

    沉思片刻后,刘备说道:“诸公所言,皆有道理。与东吴结盟,有利有弊。我们既要考虑眼前的危机,也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只是,此事太过重大,容我再仔细思量。”

    这时,马良站出来说道:“主公,依我之见,我们可先派人与东吴接触,试探他们的诚意。同时,密切关注贾长生与东吴的战事,了解双方的实力变化。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做决定,也为时不晚。”

    刘备点头道:“季常此计甚好。就依你所言,先派人去东吴,与孙权商议结盟的具体事宜,同时观察他们的态度。另外,加强对贾长生与东吴战事的情报收集,务必做到知己知彼。”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刘备安排孙乾前往东吴,与孙权进一步商讨结盟之事,同时命令探子密切关注江东战事。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刘备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命运和天下的走向,他必须慎之又慎,权衡利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而此时,关于是否与东吴结盟的讨论,虽然没有得出最终的结果,但却为未来的决策奠定了基础,一场关乎各方势力命运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

    诸葛瑾离开曹营后,曹操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与东吴结盟对抗贾长生,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决策,它牵涉到各方利益与天下局势的走向。于是,曹操召集了荀彧、郭嘉、程昱等一众智谋之士,齐聚营帐,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众人入座后,曹操率先打破沉默,说道:“方才东吴诸葛瑾前来,请求与我等结盟,共抗贾长生。如今贾长生在江东势力渐大,若坐视不管,恐成心腹大患。但与东吴结盟,其中利弊错综复杂,诸公不妨畅所欲言,为我出谋划策。”

    程昱率先站起,拱手说道:“主公,东吴向来反复无常,与我军多有矛盾。此次他们因贾长生威逼,前来求和结盟,恐怕只是权宜之计。一旦击败贾长生,难保他们不会再次与我们为敌。再者,若我们此时与东吴结盟,出兵江东,恐会损耗我军实力,让其他势力有机可乘。依我之见,不可轻易结盟。”

    荀彧微微点头,接着说道:“仲德所言有理。不过,贾长生的崛起对我们确实构成了威胁。若他吞并东吴,占据江东之地,势力将更为庞大,与我们南北对峙,日后恐怕更难对付。我们需谨慎权衡,寻找一个既能遏制贾长生,又能保障我军利益的万全之策。”

    郭嘉轻摇折扇,面带微笑地说道:“主公,我以为结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中获取最大利益。东吴如今危在旦夕,若我们此时拒绝结盟,贾长生吞并东吴后,必定士气大振,说不定会将矛头指向我们。而若我们与东吴结盟,可提出一些苛刻条件,让东吴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我们。同时,在对抗贾长生的过程中,我们可巧妙布局,保存自身实力,让东吴与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