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头,人们穿着的衣服色彩鲜艳夺目,款式华丽精美,远远超出了一般城市居民的着装水平。而且,街道上出售的奢侈品数量惊人,如香气四溢的香料、滋养肌肤的药膏、用途广泛的油、质地精良的高品质织物以及各种具有异国风味的美食等等。
这些丰富的商品种类,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一座仅有两万到两万五千人的城市的预期,足见此地商业的繁荣昌盛。
显然,这座城市虽不像开拉那般规模宏大、繁荣富庶,但也绝不落后。这也正是开放第二座陵墓对这里的人们来说如此艰难的原因所在。
牧师们觉得,这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旦开启,便无法控制。因为如果第二座陵墓可以开放,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止第三座、第四座甚至第五座陵墓的出现呢?
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人数只会不断增加。长此以往,其他城市的陵墓或许也会纷纷效仿开放,这是当地人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因此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
事实上,在普里兹尔住了几天之后,亚历山大发现这里的人们几乎强烈反对每一种改变。他们甚至不愿意改善通往城市的破旧道路,原因令人啼笑皆非——因为缓慢的交通速度对路边的旅馆生意有利。
如果朝圣者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那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更频繁地停留休息,从而为旅馆带来更多的生意。
亚历山大对这些所谓“侍奉神明之人”的商业头脑感到无比震惊,不禁感慨道:
“你们不是应该一心侍奉神明吗?可我怎么感觉,你们侍奉的竟是那闪闪发光的黄金呢?”
当然,虽然心中满是惊讶,但亚历山大对此并不感到特别震惊。毕竟,“努力减少人民的痛苦并向他们展示永生的道路”,这或许是世界上每个宗教团体最常用、最陈腐的口号。
然而,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往往只是一种获取金钱和权力的手段,或者最好是两者兼得的幌子。
亚历山大暗自庆幸,自己无需再与这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疯子”打交道。开发周边土地的问题,如今完全属于米兰达夫人需要操心的范畴。
除了细致地巡视这座城市,并向米兰达夫人提供一些有助于城市发展的宝贵建议之外,亚历山大还参加了一些热闹非凡的欢迎派对。这些派对上,有几位当地贵族盛装出席,共同为亚历山大的到来表示欢迎。
而且,由于普里兹尔与哈姆森的关系十分密切,亚历山大还在那里见到了约翰勋爵——米兰达夫人众多潜在追求者中的一位。
这位男士,生得相当英俊潇洒,气质不凡。然而,真正引起亚历山大注意的,却是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位女士。
她身着一袭华丽至极的长裙,从脖子一直遮盖到脚趾,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
然而,她看上去却颇为年轻,大约只有十八九岁的模样,脸上带着一丝茫然与苦恼,与她华丽的衣着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她已然怀有身孕。
结合种种迹象,亚历山大很快便想起了她的身份——米兰达夫人的……
据他所知,这个小女孩自幼在孤儿院长大,直至六岁,才被雇佣到雅努斯勋爵的厨房,成为一名烹饪女仆,负责为宅邸的守卫们提供食物。
也正是在那里,她邂逅了现在的丈夫约翰。约翰原本是米兰达夫人父亲的一名警卫,两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渐渐坠入爱河,最终选择私奔。
当然,这一切在亚历山大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