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还站着李知青和徐家栋。
羊城的事成了,两人特意拐到鹏城来汇合。
刚还听见母子两说好人多,这会也得叨叨一句没错的。
他们从鹏城车站下车,一路打听到商品房的位置,碰着老江家的,听说母子两上医院了,就又一路打听了过来。
这问的路人没有十个也有八个,次次都有回应,好心人多啊…
搁路上,李知青和徐家栋也是刚从老江家的听说老太太荒屋被烧的事儿。
也还是那句话,经历的事多了也就淡定了,这会就再追问下细节。
正是饭点的时候,也就顺便找个落脚地吃饭。
一大帮子人里头,就老江家文化水平最低。
但是徐春娇光顾着叨叨她那房子,徐家栋和牛进家是自己人肯定听得认真,李知青跟老牛家走得近,媳妇也跟老牛家有亲戚来往,心思也全都在上头。
老江家的抬头瞧见牌匾写了个‘面’字,招呼着吃面得了,然后率先走了进去。
余下几个下意识跟上,徐春娇还抽空叨叨一句要二细吧。
南方人自己擀面条的机会少,平日吃也都是吃粉,面那都是挂面。
老太太也就是到北方去过才知道有二细,毛细,大宽啥的分别。
几个人进了屋,跟屋里头给人针灸的老中医大眼瞪小眼,没回过神来的李知青还问人家:“啥时候能下面条啊?”
徐春娇退出去抬头一看,牌匾上写的‘面瘫馆’
外头倒也是不缺少吃的,最后还是小老太领着队七拐八拐的找到了个体户小摊子吃的羊杂汤。
很实惠的一顿饭,那羊杂汤直接用小盆子端上桌,溜边溜沿儿的一盆汤儿,上面飘着茴香沫和辣椒油,还有细碎葱花,用勺子搁愣一下,低下全是羊杂和羊肉。
边上的人吆喝卖朝鲜面。
没吃过啊,徐春娇领着头就得多问一嘴是啥啊?朝鲜那边的特产饮食啊?
老板说是用冷面的那种面做成的热汤面,主要成分是荞麦。
还能分济南派,唐山派和新乡派,但和朝鲜不搭边。
这摊子做的是新乡派的朝鲜面,不是汤里煮出来的,而是弄的面卤,上面一层泡菜,口味酸甜辣。
看到老板往切碎的包菜里头加白糖,叨叨泡菜原材料就是这个。
和平日里饮食习惯太不一样了,徐春娇寻思等别的顾客先买先吃,她瞅瞅反应再决定要不要尝尝鲜。
估摸着别人想的也一样,眨巴眼盯着徐春娇几个人,没见他们掏钱买面还有点儿遗憾。
小老太掏钱的时候不小心露全国粮票了,还有人过来搭讪想换票,叨叨自己是正儿八经有单位的人,到本地出差差粮票了。
人说得好听,叨叨在这儿也是要花的,我给你地方粮票,你给我全国粮票,面额都是一样的,花哪个都是花…
李知青率先骂人家想屁吃,国家给发的那些全国粮票都整哪儿去了?咋弄得单位职工出个差还得自己换粮票呢?那些粮票是不是贪自己兜里去了?”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