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来都来了,妯娌两个一遍唠嗑一遍扯点竹叶菜,回去炒炒也是一顿。
边上有挑担子路过的,吆喝着卖麻酱凉皮,一毛五一份还不要票。
老牛家人口多啊,特别是孩子们这会陆陆续续的都开始发育抽个子了。
牛建国到最近的社员家借的盆,兄弟两按着一人一份买的麻酱凉皮。
四个大人加起来一百多岁了,到这会都没干上正经事。
可这会在村里当街溜子的几个孩子逢人就说大人上山逮野鸡了,特别的辛苦,特别的爱他们…
哪怕是玩儿,孩子们都心系着家。
大妞和牛建国还边捡柴火,反正家里头天天都要用的。
两个大的还知道分头行动,大妞带着弟弟妹妹们扛着捡来的大木料往家里走。
生产队的社员发现家里头准备给老人家做棺材板的木料放外头,莫名其妙没影了,一路打听一路追。
落了个两手空空的大妞在村子中央遇到了同样两手空空的牛建国。
人在村尾捡柴火,把人家老头拐棍给捡了还不说,正好碰见李知青家需要用柴火,还大方的让出去了。
拐棍烧一半的时候,老头子就沿路打听着找过来了,吓得牛建国赶紧拿出来用水扑腾灭。
老头眼神不好拿到手没细看拄着拐走了,没走两步拐棍‘噶咋’断两节,老爷子头磕墙起了个包。
虽然人家说没事没事,但小破孩还是一路搀扶着伺候回去。
兄弟姐妹几个垂头丧气的碰一块,刚好就挡住麻酱凉皮的去路。
打从改革开放以后,挑着担子做小本生意的多了起来,八成就是卖吃的。
几个孩子绝对是全生产队零花钱最多的小孩了,发现是没吃过的麻酱凉皮,那都能按人头买。
摊主也很高兴。
南方人不咋吃麻酱,就怕人家不爱黏糊糊的口感。
人还得跟几个孩子吆喝几声,他这麻酱是正儿八经的纯芝麻酱,用小香油调的。
一路从北方人肉背过来…
还有一种花生酱加卤水弄出来的麻酱,那都是假货,比不上他的喷香。
几个孩子多捧场啊,直吸溜口水说真香,边掏钱边四处去借碗。
摊主一高兴多抓了一把面筋,叮嘱等吃完凉皮就把面筋往汤里怼怼接着吃。
几个孩子买了特色小吃,也不打算搁外头瞎逛了,直径朝家走。
只不过一人一碗太醒目,以至于遇到谁都得停下来回答人家买的是啥啥啥,走半天都还没有到家。
人家做买卖就是一条村子走到底,这会徐春娇也听见了。
小老太瞅着凉皮没剩多少,把家里头最大的搪瓷盆拿出来全包圆了。
摊主怕老太太节省,还叮嘱着凉皮得趁早吃,别看是凉的,但也不经一直放。
徐春娇压根就没听进去。
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