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老牛家给人家开五毛钱一斤。
买海葵的男同志要了一斤,没讲价。
黄水仙期间回了家一趟,拿了点豌豆苗来摘。
人把豌豆苗嫩的地方掐下来打算晌午炒菜。
以前穷的时候都是种豌豆,先吃豌豆尖尖,再吃豌豆叶,最后实在没吃的就考虑豌豆腾。
现在日子好过了,只吃豌豆尖,那些老了的叶子拢成一堆等会路过秋玲家的猪圈丢给猪吃。
买了一斤海葵还没讲价的男同志略过青翠欲滴的豌豆尖尖,指着那一堆豌豆老叶子问多钱钱,要买!
这不会过日子的死出样不禁让黄水仙想到千里之外的丈夫。
又有人来了,但亲热的喊了牛进棚。
都是一个单位的,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
事儿就来了,人家也不往别的摊位走,就在老牛家买。
人看上了一条25厘米的石九公。
这种品种的鱼算小型鱼,25厘米就是常规成年鱼的体型,毕竟能长到一斤就算是石九公里面的成年鱼了。
老牛家还真没算贵,按着公家对生鲜品种的定价卖的,拿稻草扎好方便人提溜着。
也就是说人到市场上去买只冰冻货的价格买着了新鲜货。。
可这人不厚道,买完还去别的摊位,瞧见石久公就比价。
牛进棚心里头不舒坦,怕等会又来别个认识的人不好做生意,干脆不在摊位呆了。
黄水仙也差不多,人在城里海鲜饭店进进出出也认识不少人,也没敢在自家摊位面前呆。
牛桂枝也得回家做晌午饭,大人站边上看看五个孩子能不能成。
“海鲜贱卖”
“海鲜海鲜海鲜贱卖!”
“海葵,响螺,大螃蟹,大鱼小鱼八爪鱼,贱卖!贱卖!贱卖!”
“猪肉香!鸡肉香!不如海鲜更健康!”
牛建国出其不意的一嗓子响彻了海滩。
牛桂枝都在国外摆过摊了,也没好意思吆喝过啊。
还真别说,真喊来了个看螃蟹的。
“叔叔,螃蟹,刚打出来的螃蟹,上锅就能蒸”
“这螃蟹死了吧,咋不动呢?”
买螃蟹的男同志从桶里里拿起一只螃蟹,放在眼皮子底下观察螃蟹新不新鲜。
牛建国叨叨:“不信我给你掰开看看……”
一边说,一边手上一使劲,掰开了一只螃蟹。
螃蟹的肉还很新鲜呢。
因为没有秤,所以都算个,周围都是算两毛钱一只。
那男同志稍微犹豫了一下,寻思总得买点东西回去,又有点儿舍不得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