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郑明旭跪地行礼。
他既没有因获得巨大权力而激动落泪,也没有因责任重大而显得不知所措。
郑明旭面对圣意,一脸的坚定和庄重。
“臣接旨谢恩。”
随便一次外出巡访,竟授予如此重大的权柄。
朱元璋轻轻挥手道:“你在应天表现很好,咱每天都看到新进展。咱期望在直隶,你同样能带给我惊喜,让咱持续感受到盛世美梦。”
“微臣必全力以赴。”
郑明旭坚定道。
朱元璋微微颔首:“稍候让任亨泰、解缙他们会去找你说说,咱不需要详细了解直隶总督府的计划,只需看到成果。但作为朝堂核心,内阁有权了解你的具体方案,你当铭记。”
随着量和问题复杂度的增加,内阁承担了更多高级决策职责。
起初,朱元璋对内阁持有戒心。
他不想亲手终结的千年宰相制度,又于自己手中复兴。
目前情况是乐观的,内阁有助于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
况且。
朱元璋实在不敢把未来,全然寄托于后世子孙。
唯有确保内阁体制的制衡与稳定,即便后代略显平庸,亦不足为虑。
培养继承人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朱元璋刚建立起大明新朝廷体系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不久便将注意力转向另一领域。
郑明旭同样在琢磨着。
应天府做的事,在这一年实施以来,其成效可谓立竿见影。
如此模式,是否能够推广到即将到来的直隶地区呢?
中都留守司似无太多改进之处。
相比之下,进一步开发淮安丰富的煤矿资源,则可以更好地满足整个直隶乃至周边工业所需。
针对淮扬地区的盐田管理需要加强,或许可在制盐技术上寻找突破,此事不妨邀请工程专家讨论,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良策。
江南各地近年来尽管谷物产量尚可,但更值得注目的是手工艺及商业活动日益繁荣。
大明同欧洲各国的海上贸易愈发频繁,越来越多海外商人纷纷前往中国。
他们通常以应天作为最终目的地。
那么,对于诸如松江府、苏州府等地的手工工场,是否有可能扩大规模?能否开拓更多制造点,既惠及当地百姓又充实大明财源呢?
另外还需考虑军备及地方朝廷驻防等问题。
一系列待解决事项,如同未完成画作般,在郑明旭脑中交织浮现,待他尽快定稿落笔。
一行人心中各有所思,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应天府城门之前。
京师独有的喧嚣声立刻充斥众人耳边,映入眼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