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4章允许带刀入宫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直到接近中午时刻。

    烈日高悬。

    洪武门外一片宁静。

    掌管皇宫事务的总管刘建安率领下属各大监司,齐聚于门口等候。

    见到两人走近,刘建安对他们眨了眨眼,并轻摆了一下手中那份代表着皇帝旨意的卷轴。

    随即常升及李景隆立刻跪倒在地。

    随着他俩带头示范,跟随其后的其他朝臣,也陆续效仿下跪姿态。

    “皇上有旨。”

    洪武门前。

    文武百官跪地,鸦雀无声。

    刘建安面无表情,望着面前这诸多大臣和将军,未有任何表示。

    倒是他身后的几名小太监,脸上却有些许的激动之色。

    这可都是大大明廷的中流砥柱啊。

    刘建安轻抖肩膀,慢慢张开双臂,把那道圣旨举在眼前。

    “咱听闻常升与李景隆已经安全归来了,上天庇佑,他们总算完成了任务,并且完好无损地回来了,咱心里也踏实多了。”

    朱元璋的口谕似乎总是不拘泥于形式,却总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而常升与李景隆两人,则微微抬头仰望高处巍峨的洪武门。

    他们眼眶中早已含泪。

    他们的父辈都曾跟随皇帝,开创了今天的基业。

    然而他们都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位大明的皇帝重情重义,远非历史上那些帝王所能比拟。

    尽管那时他们已经成年,但皇帝对他们的关爱,依旧如对待子侄一般深厚。

    朝廷并非没有其他能够攻城略地的大将,大明也尚未陷入需要这些后辈挺身而出的地步。

    可朝廷仍然委以重任,派他们去做关键的事情。

    这是一种除了关怀外的信任。

    刘建安瞥了一眼常升和李景隆,用目光给了他们一些安慰,随后继续宣读圣旨。

    “你们父辈与我并肩作战,共同打跑元寇,重建河山,恢复中原大地的和平,他们未能享受安逸的日子。现在是该由你们来继承父辈未竟的事业。”

    “这几年里,为了保卫大明,你们穿上了祖辈的战袍,执掌起先人的刀刀,领导着英勇的士兵们征战沙场。贡献甚巨。”

    “咱不会忘记你们,朝廷不会忘记,百姓不会忘记,整个大明更加不会忘记。今天召见二位进宫歇息,乃是给予最高的礼遇。待到明天早朝时分,还将另有重赏等待着两位英雄。”

    “家中事务不必挂心,一切安排妥当。考虑到这次行动劳累,今天入宫休息片刻,突然远离战场可能会感到不适,因此允许你们保留随身武器,权作慰藉。”

    作为长期侍奉于皇帝身边的内宫大总管,刘建安非常清楚怎样准确传达皇帝的心意。

    此时,常升与李景隆二人早已伏地行大礼,肩膀因激动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