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2章常升、李景隆还朝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任亨泰仍然保持了应有的恭敬态度。

    这时,朱樉才转头看向已等待多时的解缙。

    “解阁老,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按您的方法来。您得让朝廷跟父皇感受到这项计划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行。”

    解缙一时之间显得有些茫然,这样的回复,似乎并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

    朱樉轻轻叹气,随后指着前方港口停泊的两艘巨舰。

    “您可以回想一下,常升跟李景隆当时领兵出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大明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接连展开向东、向南的远征活动?

    这一疑惑瞬间萦绕在解缙的心中。

    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其中缘由,并忍不住瞥了一眼身旁站着的朱樉。

    今天的朱樉,表现出一种罕见的老实与端庄,双手交握放于胸前,显得从容不迫。

    不过,解缙的脸色却显得十分凝重。

    最初的南下之战,是因为安南本属中原旧土,并且那里拥有极其富饶的土地与自然资源。

    此外,在实施摊丁入亩政策背景下,这也被视作缓和跟勋贵们紧张关系的一个契机。

    至于东方战役的发起,则相对单纯得多。

    主要是针对近期沿海地区,逐渐猖獗起来的倭寇骚扰问题。

    同时大明也需要获得东洋之地,所藏有的贵金属及其工匠技艺。

    但如果谈到最后一个理由的话。

    现在中原土地上,确实不再有倭人了。

    解缙有时会思考,在朱允熥眼中,那些倭人毫无价值。

    借助一次山西道的动荡事件,所有中原地区的倭人,都神秘地消失了。

    这也正是大明开启南征及东征战事的根本动因所在。

    如此一来。

    当前如果自己计划要构建一条从洛阳直达哈密卫的道路。

    又该提出什么样的说辞,才能获得朝廷的认可呢?

    朱樉的话音刚落,解缙立刻明白了对方所言之意。

    他必须向皇帝献上一个,让朝廷无法忽视的理由,以促成这条历史性铁路工程的实施。

    不远处河岸边,有两艘巨舶正徐徐驶入泊位,并且传来了响亮的鸣笛声。

    再次转向秦王殿下望去时。

    尽管一时半刻未能找出足够强有力的理由,说服他人支持这一计划,但直觉告诉他,既然朱樉率先提出了话题,则其内心必然已有定见。

    究竟是怎样的理由呢?

    仿佛心中藏着只不安分的小猫般,挠得人心神不宁。

    而此时船上人员,已经开始沿着已经降下的舷梯走下船身。

    朱樉笑声爽朗地张开双手,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码头走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