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9章挖大元的祖坟,不信鞑子不出来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啊。”

    一个将领猛地一拍手,眼中充满惊喜:“我们自己不做,却可让那些牧民来做呢?我居然都没想过这一点。”

    接着,他转头对着柴昊强兴奋地问道:“你究竟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呢?”

    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柴昊强,就连蓝玉也不例外,脸上写着浓厚的好奇。

    但柴昊强平静地说。

    “其实铁大人在倭州期间,就已经使用过这种策略……”

    此言既出,在场之人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如果这真是出自那位大名鼎鼎的铁铉手笔,自然就无需过多讨论了。

    蓝玉原本看向柴昊强,防备之心也因此烟消云散。

    在他看来,这位柴昊强依然可靠且单纯。

    至于那个狡诈阴险的铁铉嘛……

    恐怕他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就照着柴昊强提议的去做。”

    蓝玉狠狠地用手掌拍了一下旁边石块,显得格外英气:“全体将士在这儿休整2天时间,然后便立即向南方进发。遇到任何牧民,一律俘虏,并送往胪朐河流域附近。这一趟行程的目的,就是查清楚前元皇室到底隐藏于何处。”

    ……

    越来越多从山西、河北两省迁来的百姓,与北方牧民南移。

    如今大青山脚下,变得更加繁华拥挤。

    据说已有超过10万人聚集在这。

    起初由于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牧民人与汉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

    然而,在规章约束之下,不论身份背景如何,所有人必须接受同等对待及相应惩处。

    有了共同规则作为指导方针,这两类人群逐渐开始学会共处相安。

    这看似不可思议却理所当然的现象,就这样悄然形成了。

    只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座新建城市的管理层构成里,汉族百姓始终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

    相比之下,唯有那些经由仔细审核,被认为可信赖的牧民们,才会被赋予相应职务机会。

    针对这种情况,官府解释理由同样明确合理。

    汉人群体在城市规划与发展领域,积累了更为丰富深厚的实践经验。

    尽管部分牧民们,对于这一点持有异议态度。

    但是在得知大部分牧场资源都分配给了牧民之后,类似的质疑声音最终还是销声匿迹了。

    毕竟城主又给出了另一番解释:草原是牧民的专长所在。

    短暂地让牧民与明人在大青城里相互融合后,整个大青山地区就弥漫着一股微妙的竞争氛围。

    今天东城区的建设项目,或许会超过西城区的速度成为第一。

    明日北城的进步,可能又会超越另外三个方位的发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