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摇头不已:“两者性质不同,完全不同。”
解缙轻轻地旋转着手中茶杯,“倘若仿照你以往对付那些倭国人的策略,并且执行得当,除去原材料成本与工人工资等开销之外,00万两白银或许还可以有所节省。”
“开什么玩笑。”
铁铉提高嗓门反驳。
解缙目光坚毅地迎上对方眼神,“因此,需要派遣你前往九边之外,招募更多的筑路工人,大明急需更多劳动力。”
解缙内心并不好斗。
但眼下的局势迫使朝廷需要和之前一样,利用外族人为大明贡献。
自从山西地区发生叛乱后,大部分倭贼已被剿灭,未涉及此区域的倭国人出于安全考虑,同样未能幸免于难。
当前形势下,寻找替代的苦力显得尤为重要。
居住于长城外侧的蒙古人或其他游牧部落,成为理想的选择对象。
解缙神情愈发冷漠。
只要死的不是大明人,牺牲便不算浪费。
铁铉意识到自己过往成就,在他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解缙眼神宁静地注视着铁铉。
“局势已经无法逆转……”
“即便这条道路不曾存在,朝廷亦会对西域展开军事行动。”
“假如不做这些事情,新政虽不会因反对者的阻挠而中断,也会因为军队缺少新功绩而最终分崩离析。”
解缙轻轻叹了口气。
这真是自己想要走的道路吗?
经过这些年,他才意识到,不知不觉间自己也已经被紧紧束缚。
大明,早已踏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就像冯宏朗所造的那些蒸汽机车与火车一样,加速前进,毫不停歇。
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蒸汽机车还是火车,都有可能被人为停下。
但向外扩张的战事,却无法停止了。
凉国公在西北练兵2年,尽管现在已被调离。
但转眼间,大都督府又派出数名资深将领前往西北。
目的何在?
无非是继续训练那里的士兵。
南方前线同样如此,即便开国公马上要回京师接受郡王封赏,战斗的脚步也没有丝毫停顿。
就连内阁都知道南征大军的具体位置。
他们如今只关注战线推进了多少距离,大明疆域又扩大了多少土地。
铁铉完全愣住了。
离开京师数载之后,他竟发现大明变得连他自己都无法认识了。
解缙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情。
“为什么太孙直到年终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