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是在大明晋王庆祝寿辰之时,率领部族中最为强大的勇士攻入府邸,在混乱中掳走太孙与晋王。
阿鲁台无声地低下了头颅,用阴影掩盖住自己的眼睛,注视着面前的李乐咏与刘天禄两人。
两位大明人意图劫持太孙和晋王,他自己也正怀此意。
恐怕对方以为他此次行动,不过是因为趁大明内部出现纷争的机会而来,企图从中获得一些物资带回草原吧?
可是,他的野心并不止于此。
阿鲁台脑海里浮现起另一句中原古语。
一切都得等到晋王过生辰那天,才会揭晓。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庭院中,朱允熥失去了观看远处火海的兴趣。
回到了温度更加舒适的地下室,缓缓说道。
石伟毅眼神里充满了些许责备。
看了石伟毅一眼后,朱允熥继续说下去:“在太原城里面,谁能当渔翁,谁又能成为鹬蚌呢?”
“如果太孙再进行这样冒进的行为的话,属下或许无法猜测出最终胜出的一方是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最先陷入困境的那个肯定是您啊。”
石伟毅闷声回答道。
听罢此言,朱允熥只能苦笑道:“你也别太紧张了,有些事情不亲眼看看怎么能安心睡觉呢?”
此时此刻,石伟毅皱起了眉头,视线移到了蜷缩在一旁角落里的两个身影之上。
本来还坐在墙边儿,聊天打趣儿的朱允炆和冯海,在感受到那份不言自威的气息后,不由自主地往后挪了挪位置。
见到二人此番表现,石伟毅不由得摇了摇头:“官府架阁库遭遇火灾,想必很快就会传开。并且,在没有得到确切军力支持的情况下,任何变数都有可能发生。”
这类重臣的谏言,朱允熥无法动怒。
队伍日渐壮大,领导起来愈发棘手。
不仅要权衡得失,还必须顾及团队中每位成员的意见。
稳固皇族政权并引领大明改革,离不开如石伟毅这般忠诚干将的支持与协助。
闻言,朱允熥颔了颔首,并未直接承认错误或道歉,而是郑重表态:“直至晋王叔诞辰之前,我将不再踏足太原。”
得到了明确答复后,石伟毅明显放松了许多。
其语气也温和了不少,解释道:“恳请太孙宽恕我的冒昧之举。实便全因您身份尊贵,安危直接牵扯江山社稷之根本。”
“譬如今晚的情形下,微臣可以进城甚至为此献身,但绝不能置太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即便牺牲了自己能让太孙毫发无伤,那么我甘愿赴死。”
见状,朱允熥眼里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随即无奈地说:“还没到你非死不可的地步呢,回去吧。”
颔首表示理解之后,石伟毅退到了地道入口旁。
刘远、周豪立即行动起来,着手准备确保太孙平安离开太原回营的事宜。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