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章 上朝仪政之权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面对笑容满面的朱元璋,他们高呼:“天佑大明,祖先显灵,皇族兴盛,全赖皇上圣明。”

    呼声过后,众人又挪动脚步,转向朱允熥,高喊:“郡王英明,仁厚纯孝,皇族新星,大明之福。”

    “哈哈哈。”

    目睹此景,朱元璋爽朗大笑,走到朱允熥身旁,用力拍了拍他的肩头。

    随后,他面向群臣,满是自豪与得意:“咱有如此优秀的皇孙,是咱和大明之福。朱家后继有人,大明定能万古长青。”

    “大明定将万古长青,吾皇万岁,万万岁。”

    群臣再次呼喊。

    见状,朱元璋挥手示意,将朱允熥推向群臣之前。

    “皇孙受祖先庇佑,呈上祥瑞,此功利国利民,不可不奖。”

    “今日,咱就赋予皇孙参与朝政观摩议政之权。”

    朱元璋一句话,让满朝文武霎时静默如夜。

    单一个淮西郡王之位,这事可大可小,全凭解读。

    可如今,朱允熥要开始参与朝政了。

    一旦踏入这门槛,参政议政便不再是遥不可及。

    那么,接下来会怎样?

    皇上对那事的决心,仿佛已是板上钉钉。

    面对群臣的不言不语,朱元璋非但没动气,也没有催促,而是再次轻拍朱允熥的肩头。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众人:“卿等意下如何?”

    朱标本欲出言劝阻,眼神几番闪烁后,终究还是闭口,转身继续研究太医局整理的大蒜素效用册子。

    官员们一个个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他们在揣摩,如果今日淮西郡王观政之事尘埃落定,朝廷将会迎来怎样的变局与后果。

    封王,对皇族子孙而言本就是顺理成章,至多不过是些微的非议罢了。

    而今日,在西安门外,这事也有了结论。

    观政,可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这位尚未及冠的年轻皇孙,已具备了掌权的资本。

    但皇上的询问还悬在头顶,他们没多少时间细想。

    吏部尚书詹徽,脑子转得最快,或者说,他最能洞察时局。

    只见他猛地抬头,深深作揖:“皇上英明,皇孙仁厚孝顺,对国家有功,未及冠礼,古人有甘罗为相,霍去病封侯。”

    “少年英才,天赋异禀。皇孙观政,正是大明盛世的象征啊。”

    “皇上圣明,皇孙观政,理所应当。”

    一时之间,中极殿内赞同之声四起。

    无论心中想法如何,今日被皇上这么一摆,他们已无力改变皇上的决定。

    何况,明眼人都看得出,皇上对淮西郡王的宠爱几乎无以复加。

    就算此刻皇上宣布决定,没人会觉得惊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