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宰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在野的司马光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便以平辈与人才结交。”

    范祖禹,郭林隐隐把握到了富弼,司马光办耆英会,真率会的目的,就是无上下之别。

    更深一步的意思就是‘君臣共和’。

    君臣坐在一起大家可以有商有量地共论国家大事,而不是君主一人独断。

    范祖禹,郭林都知道司马光一片耿耿忠心,多希望官家能听从他的肺腑之言,废除新法,重新推崇嘉祐时政治宽和,天下无事的政治风气。

    郭林道:“老师,资治通鉴乃是煌煌巨作。昔班固作《汉书》,左思作《三都赋》都在洛阳,今有资治通鉴更在二书之上。”

    “学生以为君子载道不一定要在庙堂之上,若能以资治通鉴这样的巨作流传于后世,也是读书人登峰造极之事。”

    司马光徐徐点头道:“我也不知此书用心十九年最后会如何。”

    “但说到底也唯有不负使命数字,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驱使我去为之。去践行此等主张。”

    “读书人生也有涯,能超然于世间,留下难以磨灭之事物在世间又是何其难得。”

    范祖禹道:“听闻太后向陛下言语,吕公和老师为太子之师。”

    “更有宫内秘闻,陛下欲老师回朝任官。”

    司马光道:“话都传到这里,哪有什么秘闻可言。不说这些了。”

    范祖禹道:“老师,或许是陛下心下有所转圜呢?”

    “心中真意是否推倒变法而有所主张呢?只是朝中有小人阻碍的缘故?”

    郭林也道:“陛下也屡次下诏慰问老师,只要修书之事完毕,就立即召老师进京。”

    司马光停顿片刻言道:“我们这位官家,学问高远,与臣下所谈必引经据典,谈论经义史料,必有出人意料之论。”

    “而自登基以来为政励精图治,生怕有一点办得不好,总揽万物,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事必躬亲。”

    “这样一位圣明聪睿的天子,又有什么可以瞒过他的眼睛呢?”

    郭林,范祖禹都是无语。

    司马光道:“陛下亲政之初,对王安石言听计从如同一人,王安石二次任相后事只做得五分。后官家独揽朝政,直至伐夏大败后,才迫不得已启用了章越为相。”

    “若非章越自定五载任相之期,他恐怕连三年宰相之任都难以为继。要君臣共治何其难也。”

    “故而莫说我要修书十九载,就是真修成,又有何益?当初王介甫罢相,李诚之(李师中)向陛下推举我回朝中,结果被陛下批为‘朋奸罔上’四字。”

    郭林,范祖禹看了都知道司马光是真正的人间清醒,将天子都看透了。

    不像其他大臣都是以‘蒙冤被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朝廷。事实上就是官家不想用司马光。

    范祖禹道:“此一时彼一次,可是这次是太后的意思,官家身子毕竟不好,在如今这风高浪急之时,就是要相公这般的宰相重返朝堂之上,保他大宋江山。”

    “毕竟如今连章丞相都不在朝堂上了。”

    司马光摇头道:“王介甫昔日变法之病,已病入膏肓,这些年虽经章度之整治,虽善不愈,却又生使民好利之疾,天下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