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竹火鸟和火枪有点像了,将一堆石头放在竹管里,利用火药爆炸的气流,将石头射出去。
李治只负责引导方向,像火鸟、火箭、烟球之类走歪了的项目,全部砍掉,让他们重点研究霹雳火球和竹火鸟。
另外,在火器武器的需求下,冶炼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这也是李治最看重的方向。
李仁呆呆问道:“火药是什么药,也能治病吗?”
李治道:“也算是一种药材,不过它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
李仁道:“为什么火药会发出打雷的声音呢?”
李治心知回答这个问题后,他又会有一连串“为什么”,便道:“仁儿,刚才在来的路上,我看到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在倒着游水,你快去瞧瞧。”
李仁露出几分喜色,他最喜欢那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了,答应一声,迈着小碎步离开殿内。
郑贵妃见李治也被儿子问怕了,掩嘴一笑,道:“陛下,你说这孩子到底像谁,小小年纪,脑袋瓜子里,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李治笑道:“这是好事,喜欢问问题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聪明!”
郑贵妃脸露喜色,微笑道:“妾身对他要求没那么高,只要他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妾身就什么都不求了。”
中午用过膳后,李治在熏风殿睡了个午觉,然后来到立政殿处理政务。
年初的政务很多,虽然高有道他们帮忙处理了很多,龙案上还是堆的满满的。
李治也不急,他当了这么久的皇帝,也早就发现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官员都会求见、又或者在朝会上提出来。
这种上奏的政务,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国家政策已经明确,新出的政策,也只是在对旧政进行微调。
有时候改过了头,又要改回来,来来回回反复修改,直到找到最恰当的平衡点。
所以国家颁布的政策,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握好尺度,慢慢调整。
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道理。
李治处理完政务后,本想坐着看一会书,但最近隐隐有几分静极生动的心思,坐不太住,看了没两页,便抬头问:“伏胜,兵部传来消息没有?”
王伏胜细声道:“回陛下,还没有消息传来,要不要臣去问一下?”
李治摆摆手,道:“有消息了自然会传来,没消息你问了也没用。不急,反正平壤已经被围了,高句丽翻不了天!走,去梅园逛逛。”
后宫之中,要数蓬莱殿东边的梅园长势最好。
一月时节,春寒料峭,梅花俏立寒风之中,傲骨寒霜,幽香扑鼻。
李治正在梅园穿行,一名内侍小跑着奔过来,李治倏地转头,问:“可是前线传来捷报,平壤已经打下来了?”
那内侍吓了一跳,赶忙低下头,道:“陛下,不是高句丽的消息,是鸿胪寺传来消息,说倭国派来使节,有重要之事,要禀告陛下。”
李治皱眉道:“什么重要事?”
那内侍递上一份公函,道:“这是鸿胪寺戴寺卿的奏疏,陛下请看。”
李治接过一看,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