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李治目光看向王伏胜,道:“伏胜,是不是营州又传来消息?”
刚才与钦陵说话时,李治看见一名内侍悄悄进来,和王伏胜说了几句话,还递上一本奏疏。
王伏胜笑道:“回陛下,这次是莱州传来消息。”
李治目光一亮,道:“总算传来消息了,南三路大军情况如何?”
王伏胜递过奏疏,道:“陛下请看,这是兵部刚送来的急奏。”
李治接过一看,点了点头。
南三路大军进军顺利,已经在汉城会师。
这其实并不意外,汉城原本就是百济的领土,后来被高句丽抢走了,与北路复杂的地形相比,除了一条汉江阻隔,并无任何阻碍。
按照李勣的计划。
南路军打到汉城,威慑到高句丽就行了,不能再轻易冒进,要等着北四路军过鸭绿江。
平壤还有十多万大军,其中有五六万都是骑兵。
倘若轻兵冒进,被高句丽来一个先南后北,那就破坏全盘计划了。
等唐军包围平壤后,粮食便改由海路,从南边运送,这样能节约不少运力。
所以南路军的关键,就在于一个稳字。
尉迟恭和程知节都是老将,年轻时纵然年轻气盛,如今年纪大了,也不会再贪功冒进。
况且他们都知道,这是人生最后一战,绝不容有失。
两人进驻汉城后,便放榜安民,修筑城池,又派出大量斥候打探前线消息。
连姜恪也没想到两人竟然如此老实的守在汉城。
当初在熊津都督府开会时,这两个老货像无赖一样,把便宜占尽了,一点脸皮也不要。
姜恪麾下的羽林卫、骑兵都被两人瓜分。
他手下的一万三千多军队,全都是百济军,战力低下,所以他才是最后一个打到汉城的人。
对于南路军动向,同样出乎意料的还有泉男建。
朝鲜半岛的地形是东高西矮,尤其是平壤附近,地形开阔,南部有一大片平原。
泉男建已点齐五万骑兵,日夜操练,只等唐军进入平壤平原,便与他们决一死战。
只要能击败南路军,他就能死守平壤,拖到唐军后勤不足,这一战便还能扭转。
谁成想,唐军的作战计划没有一点漏洞可钻,大唐军队执行计划的效率,更让他感到可怕。
泉男建无奈,只好做出一个最糟糕的决定,全军撤回平壤,死守到底。
这么守下去,连他也看不到希望,毕竟南路线打通,唐军后勤补给就能源源不断送到前线。
可事已至此,除了死守,别无他法。
唐军主力已经攻破了千山山脉的防线,连据城而守都打不过,野战更是死路一条。
只能收缩防线,死守平壤。
此时的平壤城也格外热闹,一大清早,八个城门全部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