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宁心虚的道。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没有做声。
待下人上了茶,退出屋子后,他才开口道:“于兄,我刚刚听说,太子昨天晚上,向陛下请奏,释放山池院三千宫人,陛下已经准奏,有这事吗?”
于志宁端着茶杯,笑道:“我还当是什么事呢。不错,有这事,昨天夜里,太子在东宫闲逛,登上一座高楼,看到了山水池阁那些干活的宫人,见她们在七夕也要劳作,觉得可怜,便向陛下请奏了。”
长孙无忌面沉如水,道:“你觉得这是小事?”
于志宁皱眉道:“太子宅心仁厚,这不是好事吗?”
长孙无忌冷冷望着他,道:“太子过于仁厚,对官员们来说,确实是好事,可对国家来说,却是坏事!这一点你不知道吗?”
于志宁怔了怔,沉默不语。
太子便是将来的皇帝,若是太过仁慈,就会缺乏狠辣手段,内制不住朝臣,外压不住胡夷,很难有大的作为。
可话又说回来,一位仁慈的君主,至少不会瞎折腾,守江山还是没问题的。
“长孙兄,眼下已经不是开朝时期了,我以为太子仁慈一些,并无问题。”于志宁说。
长孙无忌摇头道:“你错了,眼下虽不是开朝时期,当今陛下却一直在改革朝制,触犯了太多人利益。若是太子没有强硬手腕,将来这些势力一起发难反扑,陛下这些改革措施,都将白费!”
于志宁吃惊的望着长孙无忌,没想到他竟然对皇帝的改革如此认同。
长孙无忌淡淡道:“有什么惊讶的,陛下的改革,从眼下结果来看,对国家是有利的,既然如此,我自然要支持。”
于志宁笑道:“长孙兄,咱们都这把年龄了,太子的事,交给年轻的大臣们吧,咱们就别管了。”
长孙无忌道:“对他们来说,自然希望太子越仁慈越好,如此一来,他们将来的日子就会更好过。”
于志宁叹道:“可陛下都同意了太子的请旨,我们又何必多操心呢?”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父子之间,很容易被亲情蒙蔽。当年先帝和废太子的教训,你忘了吗?”
于志宁吃了一惊,不敢接口。
长孙无忌缓缓道:“陛下性情仁厚,便会觉得太子和他很像,将来也会和他一样。”
“然而太子经历与陛下不同,缺乏储君之争的磨练,只有仁厚的一面,却不能在关键时候,展现出果决狠辣的一面。”
于志宁看了他一眼,低声道:“这些话,只怕也只有你敢说。”
长孙无忌瞟了他一眼,道:“那是因为你失职!”
于志宁愣道:“我怎么失职了?”
长孙无忌道:“你别忘了自己太子太傅的身份,这些年来,你教了太子什么?”
于志宁顿时不吭声了。
他也就偶尔去东宫打个转,太子趁机问几个问题,他顺带回答,也就了事了。
相比之下,长孙无忌当年担任太子太傅时,可是殚精竭虑,尽心尽力的培养储君。
“你也不能只怪我一人吧,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