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听到“增加国库收入”几个字,精神为之一振,道:“说来听听。”
张柬之便将官营石炭的情况跟李治说了。
李治听完后,不由愣住了,张柬之这个办法,不就是发展国营企业吗?
而且他还懂得利用白马商社来作为起点,这不仅仅是提出构想,连实施的方法也想好了。
李义府见李治神情有异,还以为皇帝不喜,忙道:“陛下,国库增收不易,张侍郎也只是提出一个构想,确实有与民争利之嫌……”
李治一抬手,道:“不,朕以为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尝试。”
张柬之和李义府都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竟如此支持。
李治大手一挥,道:“还有什么别的法子,一并说出来。”
张柬之大受鼓舞,说道:“陛下,臣以为还可以由国家设立商社,经营马匹和军械。”
李治心中一动,道:“详细说一下。”
张柬之道:“臣是这样想的,朝廷已有十几座牧场,这些牧场虽能为国家提供战马,然而太仆寺为了经营这些牧场,每年都需要花一大笔钱。”
“若是能建立一座官营马社,出售马匹,不仅能省去这笔开销,还能为国家增加收入。”
李治迟疑道:“若是卖出马匹,军队供应会不会不足?”
张柬之道:“回陛下,眼下朝廷牧场的马匹数量,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太仆寺每年支出的经费有限,故而无法扩张。”
李治听明白了。
简单来说,大唐现在是花钱养马,每年拨给太仆寺养马的钱是固定的,所以太仆寺只能养这么多马,多了养不起。
若是按照张柬之的办法,马场能自己盈利,规模不再受限。如此一来,就能完全释放马场的产能。
李治沉思良久,点头道:“可以先挑选出一座马场试点,若是没有太大弊端,朕以为此法可行。”
李义府忙道:“陛下,此事涉及到国库增收,不如将此事交给户部吧。”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好,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
李义府大喜,拱手谢恩,这可是一个立功的机会。
张柬之最后又提出官营军械。
这就跟后世卖军火差不多,售卖对象是外国。
眼下是冷兵器时代,大唐在军事上,并无隔代优势,对于使用火药的热兵器,冶炼技术又不成熟。
所以李治在此事上比较慎重,没有同意。
张柬之见李治答应了两个提议,也心满意足,与李义府一起告退,准备拟一个具体方案,再上呈中书省执行。
李治站在观水台前,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又琢磨了一会张柬之的提议,觉得并无太大问题,便迈步朝着蓬莱殿而去。
一个多月前,徐槿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李宽。
如今李治已经有十个儿子了。
子女太多也不是好事。
李治因为太忙,除了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