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遍。
他在信中坦承所有罪行,甚至包括前年李治巡狩时,他派人联系突厥人,想要围困李治。
李治也终于明白,李元嘉为何突然投毒,原来是怕温傅将他的秘密告诉自己。
李元嘉还向李治解释了他的动机。
他认为李世民得位不正,将来必将引起皇室内部效仿,到时父子操戈,兄弟相残,大唐国祚必不长远。
他想正本清源,先行登基,再将皇位传给李承乾的儿子李象,如此大唐江山恢复正统,才能稳固长久。
李治也不知他此话是真是假,不过有一点他倒没说错,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确实为后世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至于李元嘉说想自己先当皇帝,再传位给李象,李治就不怎么相信了。
无论如何,李元嘉谋逆之事已经坐实,无论他如何解释,也难以宽恕其罪。
李治当即传旨,让大理寺和宗正寺共审李元嘉之案。
李治只提出一点,此案既不轻处,也不牵连,一切以永徽律为标准。
权力的争夺,永不停歇。
同样的一幕,也在倭国发生。
倭国就不是投毒谋害那么简单了,倭国的宝女王与中大兄母子间的争斗,直接是明刀明抢。
眼下暂时是中大兄占据上风,将宝女王赶到百济。
不过他也没有登基,而是以倭国太子身份,临朝称制。
这几个月来,辽东谣言越传越广,倭国遍布黄金的事,几乎成为辽东所有国家的共识。
他们如此相信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消息连长安也在传。
连富有的大唐都觉得倭国遍布黄金,那倭国的黄金是该有多少。
一开始,大家都磨好了刀,等着大唐先动手,然后他们再一拥而上,跟在后面喝汤。
谁知大唐皇帝竟然派使节前往倭国,和倭人商议战争赔偿。
各国顿觉不妙,这么看来,大唐这次是不打算带着大家喝汤了。
室韦、奚国两国赶忙派遣使节,前往靺鞨。
他们两家都没有出海口,所以想联合靺鞨,去倭国劫掠一笔财富,靺鞨占大头,他们少要一点就是。
靺鞨酋长乞乞仲象也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一边派人打探倭国情况,一边命人大肆建造战船,做好渡海准备。
其实他们攻打倭国的话,不需打海战,可以直接在虾夷国登陆,然后利用虾夷做跳板,攻入倭国本土。
新罗同样在训练海军,眼下百济急不可图,倭国却有机可趁,只要能占便宜,他们自不会放过。
虾夷国也在派人联系肃慎人,希望两家罢手,一起攻打倭国。
甚至连遥远的流鬼国都听说了倭国情况,派人前往倭国打探消息。
正当各大势力还在等待良机的时候,倭国内部传来一个消息。
大唐跟倭国谈崩了,大唐使节已经离开了倭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