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对这一结果并不意外,挥了挥手。
“下去休息吧。”
刘仁愿道:“卑职不累。”转头朝高侃问:“高兄,你不是被陛下派去瀚海都护府吗?那里的事解决了吗?”
高侃道:“遇到了些麻烦,正想向都督调一万兵马。”
刘仁愿愣道:“要调兵?难道东突厥人要作乱?”
高侃道:“现在虽不会,但确实已有作乱倾向,故而需得防范于未然。”
刘仁愿迟疑了一下,道:“眼下营州即将对倭国对手,兵马怎能轻调?”
高侃道:“我只是想将属于瀚海都护府的一万骑兵,调回云中。”
刘仁愿顿时不乐意了。
他在虾夷这般奔波,就是为了促成虾夷与大唐联手,共同讨伐倭国。
如今倭国正是混乱之时,只需皇帝一道旨意,营州就能发兵倭国,怎能这时候分散兵力,去管瀚海的突厥人?
“高兄,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朝廷重心在倭国。你也说了,东突厥之事,并不急,可以先放一放。”
高侃道:“事也有内外之分,突厥人之患在内,应优先解决。”
刘仁愿道:“我看高兄是急着立功,分不清主次了。”
高侃皱了皱眉,没有做声。
原本他在营州,被皇帝调去瀚海都护府,错过了熊津港大战,功劳被姜恪给抢了。
眼瞧着姜恪和刘仁愿都因为此功,封了大将军,他心中自然不好受。
偏偏刘仁愿得了便宜,还出言讥讽。
正当他要发作时,刘仁轨咳了一声,道:“你们要吵,别在我这里吵,去跟陛下说!”
高侃愣了一下,道:“您的意思是?”
刘仁轨道:“瀚海都护府的事,是陛下亲自委派,你要增兵,老夫也不敢擅决,所以你还是回京一趟,向陛下禀告情况为好。”
“仁愿,你也回京一趟,将虾夷的情况跟陛下说明。”
两人对视一眼,齐声领命。一路策马南行,回到长安时,已到了五月中旬。
这一路上,刘仁愿听高侃提到皇帝派出一位使节,正在出使倭国,心中有些焦急,怕皇帝不打倭国了。
进长安城后,他马不停蹄,直奔皇宫,高侃自然不愿落后,也跟他一起进了宫。
两人进入朱雀门后,沿着承天门大街一路疾行,很快来到承天门外通传。
没过多久,内侍小楼奉王伏胜之命过来,引着两人进入太极宫。
皇帝并不在甘露殿,两人跟着小楼一路向北,很快来到临湖殿,在百步之外的一处廊厅处,停了下来。
远远看去,观水台上,已被改造成一处露天的办公场所,龙椅面朝南海池,风景秀丽。
几名内侍宫人举着云伞,站在龙案后面,遮阴挡阳。
皇帝却并未坐在龙椅上,而是站在不远处的围栏前,凭栏而立,怀里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