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别叫我歌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1章:鼓与《著》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r/>
    扬子鳄多生在南方,北方较少,加上鳞甲坚硬,武器简陋,扬子鳄又多在水中,所以捕猎不易。

    即便是古代扬子鳄数量很多,远不是珍稀动物,扬子鳄的皮也依然华贵。

    而鼍鼓需要的腹部皮料的宽度,必须是成年大鳄,才能提供的,所以鼍鼓这种乐器,是经常和特磬配对,只有宫廷之人才能享受。

    真不知道,这样一位衣不蔽体的瞽乐师,是如何拥有这么一对鼓的。

    这种感觉,大概就是特困户家里摆着一架斯坦威大三角那么诡异。

    看得出来,盲伯对这鼓格外爱惜,上面每一片贝壳装饰都擦拭的一尘不染,两只鼓下方的鼓墩没有上漆,但是做工非常精良,摩挲得油光发亮。

    他自己衣不蔽体,平日却用一块干净整洁的葛布,将那对鼓包裹起来,背在身上,行走从不离身。

    两只鼓一只高瘦,发出的鼓声洪亮,是雄鼓,一只矮胖,发出的鼓声低沉,是雌鼓。

    今天的曲调欢畅,所以多用雄鼓,他的两手在雄鼓上,或拍、或摸、或切,手掌与鼓面一触即分,敲出来了音高变化,节奏型也很丰富的拍子,动-次次-大大次,动次-次次-次大次……

    中国古代音乐的节奏,叫做“板眼”,这大概就是“一板一眼”这个词的来历。

    板是重拍,眼是轻拍,换句话说“一板一眼”如果是一首歌的话,一定是2/4拍。

    盲伯的这节奏,是“一板两眼”,也就是3/4的三拍子。

    他的身体随着节奏微微晃着,脖子一点一点的,像是一只蹦迪的老海龟。

    果然,掌握节奏,哪里用大脑,用身体就够了!

    听着盲伯的鼓声,谷小白也忍不住感叹,这节奏,玩得漂亮!

    比台上的黑熊精鼓手稳多了!

    盲伯在那稳定节奏之中,还会闪电一般在旁边的雌鼓上摸一把,咚一声,铺出了漂亮的低音音色。

    两节雄鼓一声雌鼓,又分出了另外一种轻重,不对,这不是三拍子,这是6/8拍!

    充满律动的鼓声,铺满现场,仅仅是两只鼓,玩出来的花样,竟然不逊色黑熊精鼓手的一套架子鼓。

    谷小白也很是赞叹,原来这个年代,就已经有这种造诣的卓越乐手。

    也难怪盲伯拥有这么好一对鼓,这真是吃饭的家伙,估计全部家当都投资进去了吧。

    在这稳定的鼓声之中,谷小白抬起了笛子。

    “哩……”一声,清丽、欢快的笛声起,稳定的八六拍,正适合谷小白的三吐音,摇头晃脑,好不欢快。

    鼓声笛声之后,小蛾子的声音起。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夫君候在影壁前,冠垂白绦在耳边,玉坠摇我心儿乱;”(注)

    《诗经·齐风·著》!

    小蛾子今天的唱腔,完全不同于往日里那爆发性的高亢嗓音。

    她的声压依然极大,传遍全场,但控制得极为柔和婉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