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太师无罪遭诛,我们这些人,就只能打入长安城中,替他老人家讨回一个公道了。
王允闻言大惊失色,心想——坏了。
自从杀了董卓之后,文武百官们忙着争权夺利了。
至于有司定罪这个司法程序,居然漏掉了。
原以为董卓死了,就天下太平了。
然而西凉铁骑四面围城,这诛杀董卓的法律程序不全,令王允哑口无言。
先上车后买票,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轮到王允当政,上了车也不买票了。
仅凭一封献帝的诏书,就诛杀太师董卓。
事后也不经过廷尉,把法律程序走完。
这样一来,王允诛杀太师董卓,并没有经过廷尉勘定罪责。
王允仅仅是凭借着空口白牙,竟然就杀害了董卓。
这在法理上,可就站不住脚了。
要知道在汉代,杀人偿命可是铁律。
想那梅园三结义中的二哥关羽,义气杀人之后,亡命天涯无数年,可想而知,汉室官府执法必严的程度。
如今王允乱了法度,口称大义就杀了百官之首的太师董卓,事后也不补办手续。
想那太师董卓,屡屡在大朝会上杀人,事后都得让廷尉安排罪名。
王允倒好,直接忽略了廷尉。
如今面对李傕的质问,王允就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
王允说:“李傕,你跟着董卓祸害天下,罪在不赦。”
你要是识相的话,阵前自尽,还能保全宗族。
否则的话,诛你九族。
李傕笑了,质问王允:“王司徒,你说我祸害天下,你的证据呢?”
汉室也是讲法律的地方,总不能平白无故就污人清白吧?
想我李傕,自从跟了太师董卓之后,在凉州抵御羌人,这一点谁能否认,谁敢否认呀?
魏武侯曹操在陈留郡矫诏,令天下诸侯联军攻打京师洛阳城。
兴汉侯刘正,更是打出了——“扫灭董卓,问罪不肖”的旗号。
要是没有我等,献帝还能高枕无忧吗?
如今天下未定,却又祸起萧墙。
太师董卓,身为百官之首,却是冤死在了长安城中。
不经过三司会审,廷尉议罪,就遭遇了蛮横的击杀。
我等有功人士,更是无罪诛连。
道义何在?
法律何在?
王允理屈词穷,毕竟能光明正大的定罪董卓的人,只有廷尉。
王允专权之后,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