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称帝,问过我了吗?”
刘正又指出,在座诸公,都是先帝的臣子。
先帝虽然走了,但是他依旧是天下共主。
兴汉军上下,敬奉先帝。
袁绍总算是听明白了——大家都不想低董卓老贼一等。
毕竟大义之争,容不得半分妥协。
刘正的敬奉先帝,把献帝刘协,也拉到了臣子的行列,又让天下人,不以为兴汉军忤逆。
大家都是先帝的人,谁也不比谁矮半分呢?
袁绍接着响应:
袁绍军上下,敬奉先帝。
曹操叹了一口气,矫诏先帝,总比矫诏献帝,要名正言顺得多呀!
毕竟献帝刘协,受到董卓老贼摆布,要是诏命联军解散。
无论怎么样,都会后患无穷。
然而矫诏先帝,连献帝刘协,也不能置喙半个字。
曹操终于想通了,想要名正言顺的讨董,还是矫诏先帝靠谱。
曹操也响应:
曹操军上下,敬奉先帝。
袁术也想起了,西园酬功时的场景,立即响应:
袁术军上下,敬奉先帝。
陶谦看着徐州牧的大印,只能响应:
.. <
陶谦军上下,敬奉先帝。
孙策也响应:
孙策军上下,敬奉先帝。
其余诸侯,一致响应。
在盟主袁绍的主持下,刘正请出了二十尊——孝灵皇帝灵位。
各路诸侯,自请一尊,约定供奉。
并且约定:
非开疆拓土大功者,不得请封王爵,违者,天下共讨之!
这是刘正给各路诸侯的野心,加上一道枷锁。
曹操有些后悔莫及,占据中原腹地的曹操军,想要封王,难于上青天。
然而诸侯共约,才颁行天下,居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作案——称帝。
建安元年十月,刘焉在益州大兴土木,整饬宫殿。
以“烈”为号,昭告天下。
刘正遣史阿入蜀,历时一月,牺牲刺客八十一人,取刘焉首级而回。
天下诸侯慑服,再也没有敢妄自尊大者出现。
这是尊奉先帝的后遗症,刘焉用命向世人宣告:
称帝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