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刘正大喜,对郭嘉说:“奉孝,天大的好事来了。”
刘正心想,蔡邕这个人,南山城要了。
他经手的书,南山城也要了。
刘正紧急调运,一千坛“天下贡酒”,进入了兴汉侯府。
花了两百坛,求来了汉帝的诏书。
又以美酒开道,重金贿赂各方。
蔡邕顺利的,拿到了,搬家许可证。
不仅如此,还特许他,把书带走。
刘正为了,替蔡邕运书,不仅安排,兴汉商会的,张家车队,来回忙碌了三个月。
还在楼桑村北,划出了万亩土地。
命令:马钧设计,鲁肃监工。
大兴土木,盖了一座“兴汉书城”。
蔡邕是第一任城主,由此还定下了一个规矩:
非校书有成者,不得入主!
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就轮到蔡邕,带着珍稀版本,启程东去。
蔡琰有了身孕,本来不宜,长途跋涉。
然而洛阳城中,剑拔弩张,实在是,没有办法安胎。
蔡邕怜惜女儿,只能含泪同意,带她一起前往幽州。
陈到劝不住,只得让剑兵团,派出一个营,换装家兵服饰。
由他们,沿途保护蔡邕父女。
洛阳城中,又只剩下一堆,大老爷们儿了。
中平三年,终于降临了。
汉帝的病情,又加重了几分。
整个人瘦骨嶙峋的,每次朝会,都看得刘正,心惊胆战的。
兴汉侯刘正,经过新一轮的,升官之后,已经有了,上朝的资格。
汉帝的反击,越来越强烈了。
蔡邕离朝,卢植罢免。
让中立的人,失去了立足之地。
卢植自忖,没有必要,再赖在京师不走。
于是他就,向汉帝辞行,回范阳郡老家,在兴汉书城,旁边的小湖边,盖起了卢氏学馆。
与南山城中的仁善学馆,相对而立。
卢氏学馆,注重儒门传统,只纳三教,不入九流,是人文的摇篮。
仁善学馆,兼收并蓄,以务实为标准,百家同堂。
卢氏重官身,仁善出栋梁。
刘正觉得,应该给两座学馆,起两个全新的名字。
于是就在,卢氏学馆落成的那天。
正式将卢氏学馆,定名为:北山大学,卢植是名誉校长,校长由卢毓担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