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失去了领兵大将的黄巾军,也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
各自为战的黄巾军,根本就是一盘散沙,再也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抵抗来。
刘正也带着一队人马拿下了颖阳黄巾军的营地,缴获了不少军备物资。
在进行战后总结的时候,徐盛发言说:“校尉大人,怎么这黄巾军正规化以后,战斗力不升反降!”
刘正说:“文向先不要着急,一会儿等大家发言完毕,再统一给大家解释。”
接着陈到和魏延也做了发言,轮到周泰的时候,他只问了一句:“校尉大人,我怎么觉得黄巾军上下不齐心呢?”
刘正想了想,觉得还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郭嘉,于是就说:“奉孝,你来向大家解说吧!”
郭嘉站起了身,大声的回答说:“是!”
众所周知:黄巾军最初的成员是一群吃不上饭的农民,想要填饱肚子就得靠抢。
人人都得争先,要是落后于人,就只能饿肚子了。
所以人人拼命,大家都不想挨饿。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程,黄巾军各部占了一些地盘之后,就得分出守城部队和进攻部队来。
这样一分工,守城的人不出战,军备物资就得靠攻城抢掠的队伍来提供。
战争形势的转变,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这就迫使黄巾军必须要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然而黄巾军将领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军队是正规化了,可是人心还停留在各自为战阶段。
这基层将领的文化程度跟不上,直接把黄巾军的长处给葬送了。
如今两军对峙,汉室讨逆大军处于战略上的绝对优势。一直都在主动进攻,压缩黄巾军的生存空间。
黄巾军久守不利,控制区域内的豪强世家抢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到了抢无可抢的地步。
进入汉室大军控制区域内抢掠,由于汉军的存在,风险大且不说。
由于坚壁清野,抢到的东西极其有限。
负责抢掠的队伍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物资供给守城部队。
黄巾军不事生产,控制区域内又抢成了一片白地。没有后勤来源的他们,很是怀念当初那种一拥而上的感觉。
如今抢食艰难,还得把有限的物资上缴一部分。
这样一来,守城的人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对上面的决定很不满意。
出击抢掠的人那意见可就更大了,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抢来的有限吃食,还得给守城的老爷们分上一口。这不还是回到了当初种地交租的日子了吗?
普通的黄巾军战士想不通,领兵的大小将领就更难统一思想了。
要知道黄巾军是按照村乡县的地域来编制的。
各村乡县之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矛盾存在。
如今让大家摒弃前嫌,拿自己手足亲人的命去替仇人换取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