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兴汉使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泰山之行【热烈祝贺风过无墨成为本书的第一位打赏作者,首位粉丝】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p; 刘正茫然,只得如实回答:“刘正不知!”

    左慈挥动拂尘,于道观前一众封禅碑侧立新碑一块,左手食指对准苍天,引天雷一道,在新碑上面刻下了“兴汉”两个大字,随后笑看着刘正,久不言语。

    .. <

    左慈见刘正无动于衷,当即一声暴喝:“刘佑兴,天命既定,还不快快落款,承接华夏气运!”

    刘正不敢怠慢,挥动梨花枪,迎着夕阳,刻下了“使命”两个字。并且在右侧题:涿县刘正。更在石碑上留下了:光和六年正月。

    就在月字最后一笔完成的瞬间,刘正感觉到,自己的身上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从与左慈的交谈之中,刘正才得知,道观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守护封禅石碑,替华夏掌管天下气运。

    乌角先生左慈左元放,便是这一代的守碑人。

    夜宿道观,遍赏星宿,与郭嘉对饮,与左慈师徒谈天说地,一夜未睡,静静的等待着日出那一刻的来临。

    好在天公作美,云霞兆瑞,紫气东来,令道观上下熠熠生辉。

    刘正手持梨花枪,站在“兴汉使命”石碑前,任凭初阳的红晕笼罩在浑身上下。

    被异象惊醒的左慈放声大哭:“天意如此,奈何!奈何!”

    郭嘉更是伏身地上,大声呼喊:“主公威武!”

    刘正转身,威风无限,单手平托,声若惊雷,只说出了两个字:“平身!”

    郭嘉得了谕旨,这才浑身轻松,侍立在刘正身侧,定了主臣秩序。

    至此,郭嘉郭奉孝得了从龙第一功。

    左慈方外之人,并没有计较其中的名份。

    天亮之后,刘正遍寻左慈师徒而不得,原来他二人早已悄悄的离开了道观,从此杳无音信。

    八卦石下留有一偈:

    兴汉承使命,必将起刀兵;

    横尸百万日,切莫忘苍生。

    刘正心有所感,用丝帛抄录偈语,贴身收藏,日日垂阅,以作警醒。

    泰山之巅诸事已毕,刘正便带着郭嘉下了泰山,直奔泰山郡治而去。

    此时的泰山郡丞,便是诸葛亮的父亲,巨儒诸葛珪。

    诸葛珪先得长子诸葛瑾,光和四年,次子诸葛亮降生,如今这诸葛亮一岁多了,性自聪慧,圣人经传,听父亲读过一遍之后,便能呀呀学语,陆续背颂,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只可惜年岁太小,无法拜师。

    诸葛珪对诸葛亮期望很高,便把他带在身边耳提面命。

    这一日,诸葛珪正在家中教诸葛亮修习经文,忽闻家人来报:“大人,有客到!”

    诸葛珪抱着诸葛亮来到了会客厅中,刚要问话,却没有想到,一向安静的次子,居然破天荒的嚎啕大哭,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诸葛珪略通望气之术,有识人之能,观刘正气象,便知道他与诸葛亮天生犯冲。

    诸葛珪见诸葛亮哭个不停,只得命家人抱走,却对刘正这两位不速之客心生怨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