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九阳神功》的梵文大纲一般,是提要,是框架,里面浓缩
了心学流派的精华。
只要日日揣摩,定然能够洞穿
迷雾,添砖加瓦,尽得心学传承。
王栋并没有因为体悟出心学
总纲而懈怠,而是乘胜追击,继续
推演。
有了纲要,剩下的就是水磨的
功夫,也许是因为推演出心学总
纲,导致王栋大脑异常的亢奋,
他推演的速度竟然也增强了不少。
一个个标注浮现,一个个念头
变得通达。一个个心学特有的名词
被推演出来。不停的完善心学的体
系。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
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
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
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
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
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
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
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
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
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
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
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
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
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
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
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
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
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
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
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
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求诸
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
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
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
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