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技痒,便要邀请吕布校场厮杀拼斗一番。
吕布此时深知古人重孝的道理,比武也如同打牌嘻戏、夫妻敦伦、丧期怀孕、唱戏娱乐一般无二,在守丧治孝期间有此等行为,会为世人所耻笑的,为博取好的名声,以仍在父母亲人丧期和守孝期间为由予以拒绝,并言明自己早些时候与李肃拼斗总是输给李肃,暂时由李肃与其到校场拼杀一番,并要求双方点到即止,避免伤了和气。等过了守孝百日的期限,再另行约定时间厮杀比斗一番,此时的守孝期间不像后世的丁忧守制需要三年时间那么长久。
李肃和张杨二人由此对吕布更为敬重了几分,于是两人自行到校场比斗了一番,居然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半斤对上了八两。
要知道,直到1959年6月25日新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才统一将1市斤=16市两改为十进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而最初制定斤两的十六进位制,还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当时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用简化后的小篆字体,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推行当中出现问题,而遭到猜忌进而担当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却没想到这一斤等于十六两的标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