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食:从承包食堂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1章 别可惜,以后可惜的多呢!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p;葫芦头汤,炖的可不是素葫芦,而是猪肥肠和猪肚。

    之所以得名,有两个说法。

    一个是说食材收缩后形似葫芦头。

    另一个,则传说与药王有关。

    这一位在民间小吃里其实不常见,远远比不上老妖婆和另一位大清盖章帝。

    但发源这两种吃法的秦州……那名人实在是太多了!

    哪怕是代言个小吃,等闲名人也排不上号。

    药王入选,则和这道菜的做法有关。

    早年贫苦人吃不上肉,就吃肠肚,但下水味腥臭难以下咽。

    传说药王路过闻到气味,从随身的药葫芦里抓了一把,赠予主人熬汤。

    香料混煮后压下了臭味,鲜香无比,因此得名。

    吃法,和羊肉泡馍就很接近了。

    只不过唐磊翻翻猪大肠,想起这玩意清理的麻烦程度。

    还是果断放弃。

    这点时间,要整够这么多犯人吃的。

    他手洗秃噜皮了也洗不完!

    还是老老实实粉汤羊血吧!

    羊汤是烧好的,需要多处理下的,一个是羊血,一个是香料。

    羊血是上午屠宰场师傅奋勇宰羊的时候就说好的。

    新鲜的血接到盆里,倒上与血等量的食盐水。

    轻轻搅拌匀,等凝固就好了。

    吃的时候,按需要切即可。

    香料么,则分三份。

    一份是必不可少的,干辣椒。

    锅里焙烤片刻,炒干水分,砸碎放上芝麻,滚油一浇!

    相比油泼辣子,这次做的油不多,麻酥酥,干香扑鼻。

    第二份,则是花椒。

    同样的炒过后,不上油,而是碾碎成末。

    因为这是不会剔出菜里,直接进汤的。

    整颗的花椒,吃着跟扫雷似的。

    炒香碾碎,就只剩麻香了。

    最后一份,就是杂七杂八香料包,桂皮八角小茴香等,炒一炒,去掉药性,炒出香味,再打粉。

    就可以收获一包精制版十三香了。

    香料粉下羊汤,碗底铺上粉条,豆腐,羊血。

    不下锅,而是用滚烫的羊汤往里一浇。

    一次烫不熟,汤转一圈在倒回锅里,反复烫几次。

    豆腐羊血都是细嫩食材,这么轻巧的一烫,正好嫩而不老。

    烫熟了,碗里再加一勺盐,撒上蒜苗,刚刚碾好的花椒辣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