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战斗机,不仅空战能力出众,对海、对地攻击同样不在话下,它能在航母上顺利起降,极大满足了海军舰载机多样化的作战需求!”
在跨界光幕的另一头,不同时期的试飞大队,仿佛被一条无形的时光之线串联起来,共同凝视着这架歼 - 35,往昔与当下在此刻交织
上世纪年代,空军试飞组的几位老试飞员身着朴素的飞行服,戴着皮质飞行帽,紧紧盯着光幕,眼中满是惊叹
为首的试飞员缓缓伸出手,似乎想穿过光幕触摸歼 - 35,声音略带颤抖:“我们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试飞引进的飞机,条件十分艰苦,摔了不少跟头
可如今,咱们竟能造出如此先进的战机!这流畅的线条,这先进的装备,咱们中国航空,真的站起来了!”
60 - 90年代,国产战机攻坚期试飞大队基地,一位参与过歼 - 6、歼 - 8试飞任务的老队长眼眶泛红,身旁的年轻队员们同样激动万分
老队长感慨道:“想当年试飞歼 - 6,为了摸清飞行性能,大家都是拿命去拼。有次空中突发故障,差点就回不来了
现在看到歼 - 35,它不仅性能卓越,还能上航母,咱们航空人多年的努力,值了!”
年轻队员们握紧拳头,眼神炽热,歼 - 35的出现,让他们对未来的试飞事业充满了期待
21世纪,先进战机井喷期的某试飞大队机场,一群身着新式飞行服,佩戴先进飞行头盔的试飞员围在光幕前,不时交流讨论
曾参与歼 - 10试飞的李教员指着歼 - 35说道:“当年歼 - 10试飞,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如今这歼 - 35,技术更先进,融合了多种前沿科技,咱们试飞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快!”
旁边负责记录的试飞员补充道:“这歼 - 35多用途的特性,对海军来说意义重大,能大大提升我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
这些跨越时空的反应,顺着跨界光幕传递回来,郑荨等人看着先辈们激动的模样,心中满是自豪。地勤人员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聆听先辈们的话语,深受触动
在这些先辈们心中,一直有个问题萦绕不去,他们犹豫半晌,还是开口问道:“孩子,你们这歼 - 35能打得过老美的飞机了吗?”
郑荨闻言,一时有些回不过神来。说实话,在她的认知里,从未想过咱们的飞机打不过老美!
但小周他们作为现役军人,却很理解先辈们的这个问题。他率先给郑荨和老祖宗们解释
“我国在1997年美国f - 22战斗机首飞后,因当时中美战机代差巨大,提出了八架歼 - 82换一架f - 22的‘八换一’战术
2007年,美国在红旗军演中模拟了中国的‘八换一’战术,结果f - 22取得了巨大优势,让中国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