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亭,并军营寨。
大帐内,辛评为使拜见郦嵩,表明张郃的归降之心。
郦嵩沉吟少许,笑道:“张、蒋二位将军既有归正之心,我岂会不愿收容。劳君回禀张将军,今他如能率军依约归降,我必向君侯表诸君功绩。”
“多谢将军!”
聊了几句归降事宜,郦嵩便让辛评退下。
待辛评退下,张燕疑虑说道:“张郃、蒋奇为袁军大将,今骤率大军归降,不知真假如何?”
“君侯袭下信都,令河北震恐,先是高览率精骑归降,而今张郃、蒋奇二人为何不能率众归降?”
郦嵩在帐中踱步,分析说道:“袁绍虽说名声高崇,四世三公,河北英豪无不为其效力。然观今之种种,可知袁绍能聚人而不用人,帐下文武矛盾重重。张郃善机变,是为聪明之士,岂会不知袁绍之弊?”
“大势在前,张郃顺势而为,有何疑虑?”郦嵩说道。
两军对峙大半年,山西高层文武已是熟知袁绍阵营的情况,今袁绍看似手握大军,但因冀州形势与自身性情缘故,袁绍所部岌岌可危,故今郦嵩选择相信张郃是为真心归降。
“仅恐是张郃诈降,欲趁我军不备而袭营。”张燕担忧道。
闻言,郦嵩心中顿生迟疑,犹豫了下,说道:“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张郃既欲归降,需观其是否诚心,是否敢只身入营军议。”
“今不如遣一使回见张郃,若张郃有意归降,则能消张郃疑虑之心;若张郃意在谋我,则能知兵马异动。”张燕建议道。
“可依张君之言!”
点了点头,张燕笑道:“张郃若是诚心归降,则将军能挥兵东进,与君侯呼应,令袁绍难图信都。”
郦嵩捋须而笑,说道:“袁绍回军如不能下信都,进不能取胜,退又无去处。形势之下,军心涣散,人思叛走,则不战自溃矣!”
张郃所部的任务是为抵御郦嵩、张燕二军,而今张郃若率军归降,动摇人心的政治效果不说,更关键是让郦嵩能联络上张虞。孤军深入的张虞,一旦有了郦嵩兵马支援,袁绍百分百无法拿下信都。
彼时袁绍无法第一时间收复信都,其将会对军心造成极大的影响。参考吕蒙袭取荆州,关羽回军之后破不了江陵,最终导致了帐下兵马的集体叛逃。
在使者的奔走下,郦嵩知张郃乃真心归降,遂大胆接受了张郃、蒋奇二将的归降。
为了不耽搁用兵,郦嵩让张郃、蒋奇二将统领各自原先兵马,其中为分化二将,蒋奇随张燕留守常山,张郃随郦嵩前往信都。
张郃、蒋奇率万人投降的消息,随着时间迅速传到张虞与袁绍手上。
信都,府衙。
张虞正与荀衍坐而论事,笑道:“昔颍川一别,已是十余年未见,休若兄风采依旧!”
荀衍字休若,为荀彧、荀谌之兄。昔在荀彧的劝说下,投靠了曹操,但因曹操败走江淮之故,受袁绍征召,至河北任职。袁绍出征时,荀衍留在信都,张虞破城时,遂被张虞所获。
汉末时期,荀氏可谓是人才辈出,甚至比诸葛氏还略胜一筹,令人熟知便有荀彧、荀攸二人,名声稍次者,如荀谌、荀悦、荀衍三人,其才能皆有可称道之处。
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