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之势,莫重于将;用兵之要,先择将帅。
故张虞自有一套关于选将的标准,可用勇、智、仁、信、忠等五点内容去概括。
勇,即气凌三军,志轻强虏,勇于大敌;智,即奇变莫测,转祸为福,临危制胜;仁,即知其饥寒,察其劳苦,贤而能下;信,即进有厚赏,退有严刑,刑不择贵;忠,即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满足五项条件的将领,张虞方会选为大将,否则便是为受人差遣之将。
而今幽州危急之时,能解其围者,非大将不能任,故张虞才会挑选具有勇略的满宠、张辽出任领军将领。
二者在突遭乌桓大军之时的表现,当真不负张虞的期望,二将不仅站了出来,并有御敌之策。
大房山口,在满宠的指挥下,四千步卒徐徐而进,前排兵卒人人持木枝,弓弩暗藏队中。而在步卒之后,则是张辽、马超所率骑卒,步骑合约七千之众。
在并军进军列阵之际,蹋顿策马至矮丘上,在象征单于的旗帜下,眺望战场局势,却见并军浩浩荡荡逼近,黑压压的人群让他难辨并军有多少人,不过步卒手中所持的树枝吸引了蹋顿的注意力。
蹋顿微眯眼睛,说道:“并军步卒精锐严整,今欲破阵非驱骑蹂阵不可。”
“大王,我观并军步骑尚在列阵,今时若不趁其立足未稳之时击之,待并军步卒列阵完毕,我军骑卒则难蹂阵。”乌延跃跃欲试,说道。
见有人主动求战,蹋顿大为欣喜,说道:“我常闻并军兵将剽悍,张辽是为张虞帐下猛将,乌延单于今欲出战,还需小心待之。”
“大王何须夸并军而弱我军士气?”
乌延笑道:“我乌桓常年与汉人交兵,其之用兵习性多是有所知晓。无非是以步卒结阵,再凭弓弩抵御我军。今驱骑若是得当,将能一击破敌,或在中午之时,我军便能得胜用膳。”
说着,乌延用鞭前指,说道:“昔张虞杀使以凌辱大王,容我今日破敌,垒敌首为京观,令张虞闻我乌桓之名便生怯意。”
“那我今便观你用兵了!”
见乌延胸有成竹,蹋顿笑了笑,说道:“如能击破并军步卒,将由你部先选财货。”
“能臣抵,你率兵马助乌延单于一臂之力。”
“遵命!”
“多谢大王!”
乌延、能臣抵二人策马便走,回到本部召集兵马,欲一鼓作气击破张辽兵马。
待二人率骑将战时,蹋顿亲信见矮丘地理不好,劝说道:“大王,大房山居高临下,可将我军布置一览无余。今矮丘不在大军阵中,周围仅有大王亲卫控卫,不知可要撤离此处,以免大王有危!”
蹋顿怎会因地理危险而畏惧,于是笑道:“我今至此设垒,岂能因临敌而退。此处若有敌军袭扰,凭数千亲骑足以护我。况敌军步多而骑少,安敢至此寻死?”
见蹋顿这般自信,亲信倒是不好多说。毕竟蹋顿所说之语颇有道理,他若率军改至他处立旗,动摇他的威信事小,最怕是兵马不知深浅,见他持旗后撤,莫不会以为他撤退。
“止步!”
行进约百余步,满宠望着远方调动的乌桓骑卒,当即作出止步下阵的军令。
随着停止进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