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寝水出太行,东北汇北寝水,二水聚注大陆泽。而在南寝水的东西两侧,共有十余万兵马云集。
冀军前临南寝水,背靠磁山,其大营呈梯型,从山绵延至水畔,营地十余里,旌旗猎猎作响,兵马出入如蚁群,声势不可不畏人;并军屯于河间地,南沿南寝水下营,北近北寝水扎营,大营犹如锥形,并军马群戏水于寝水畔,声势丝毫不弱冀军。
天空晴朗,河水清澈。
张虞策马缓行,文武从骑拱卫,共止于寝水畔,隔水目眺袁军营垒。
眺望少许,张虞举起鞭子,指点袁军连营,问左右道:“袁绍据磁山,遏寝水,有山势、险水之利,我军屯于河间地,诸君可有取胜之策?”
贾诩挽缰按,仰视磁山营地,说道:“山西有太行之险,巍巍太行,有八陉之险,阻敌之要。而今出袭河北,八陉口窄,是为河北遏我之要。诩观冀军士气正盛,营垒有山水之险,君侯不妨按兵不动,以待冀军士气衰竭。”
“按兵不动?”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我军粮草跋涉转运,而袁绍就食河北。如按兵不动,长久对峙,虽能令敌军士气衰竭,但未有胜敌之策。”
“君侯莫忘刘和、郦嵩二军?”
贾诩说道:“昔出征前,君侯依仗刘和,言幽州之兵如能南下,则袁绍必惶恐而走,故胜负关键在幽州。昔诩忧刘和声威不振,难令诸将尽心。而今据斥候言,袁绍以蹋顿、公孙进犯幽州,幽州诸将为保乡梓,将会齐心共御。”
“君侯与袁绍对峙于此,静观幽州、常山动向,如幽州胜,君侯遣将北上,调幽州诸将南下;而若幽州危急,可遣大将北上解围,再率幽州诸将南下。北疆如若惊变,袁绍如坐针毡,君侯趁势击之,必能大胜袁绍。”
“文和之策持稳!”
张虞微微点头,思索说道:“昔我征幽州时,与鲜于辅、齐周、田畴多有恩德。今我将征河北,幽州诸将不敢不助,如能令幽州之兵南下,形势将利于我军。”
张虞、袁绍二者胜负的关键,在出征前的庙算中,山西文武有共识,即幽州数万步骑南下,袭取空虚的冀州腹地,将能彻底改变战况。而今贾诩计策不变,依旧将希望托于幽州。
其实贾诩之策,与其说是希望寄托于幽州,不如说采用稳重的方略。毕竟打仗总不能将希望寄托于难以预测的决战上,而是要在战前为己军争取到更多的取胜优势。
“仅恐鲜于辅诸将非蹋顿、公孙瓒之敌,若幽州有覆灭之危,反而会成我军之累赘。”郭图担忧说道。
“幽州若是覆灭,被袁氏所下,我军则有大忧,将大利袁氏。故胜负在幽州,非是虚言!”贾诩直白说道。
张辽斗志昂扬,说道:“君侯今不动兵,欲与袁氏久持。然幽州乌合之众,当胜少而败多,故今利在速战,诸君欲持重,辽不惧袁氏!”
贾诩摇了摇头,说道:“乌桓意在劫掠,幽州之士长于守城,久不能破城,则必退之。公孙兵少,及乌桓兵退,不足为惧。我军隔河对峙,欲破袁氏,惟恃骑军,今河水为阻,利于敌寇,故难料胜负。”
张虞考虑一番,看向荀攸问道:“公达有何见解?”
“仆与文和意同,今时袁军士气正盛,不宜与之冲突。况敌据磁山,我军压水立营,彼能见我军虚实,若执意交兵,则胜负非我军所能预料。”荀攸神情凝重,说道:“是役关乎我军得失,关乎君侯能否问鼎河北,当谨慎用兵!”
说着,荀攸遥指袁军营垒,说道:“今离贼营咫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