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暮汉昭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八章赵奢之计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收编为屯田兵,然因董遇好学,常在耕作时看书,即便受人讥讽,亦不改行为。而张杨知晓董遇事迹,便大为惊奇,特邀董遇交谈。

    在交谈中,董遇顺势向张杨提出屯田之策,并纠正张杨在屯田中一系列不合理的政策,遂让张杨敬佩不已,至此便将屯田之事交由董遇负责。

    董遇上位之后,依照军队编组,并制定屯田细则,尤其为了扩编屯田兵,董遇让张杨遣人南下,趁曹、吕争兖州之际,大规模招募流民,并加上其他流民来源,这才有万户的屯田兵。

    “董季直为贤才,今屈居主簿一职,不能全其功也!”张虞赞叹道。

    张杨说道:“君侯若欣赏董遇,不妨将其调入将军府,以为辅佐君侯。”

    张虞考虑少许,说道:“今河内屯田初有功绩,岂能调长吏离任。先表董遇为屯田都尉,负责河内屯田事宜,以全进谏、屯田之功,往后归河阳军与将军府直属。”

    “杨代董遇拜谢君侯!”张杨说道。

    种田好手,张虞帐下可不少,如杜畿、司马朗、司马芝、苏则、申屠备等。今匆忙调董遇到安邑,不仅没有合适官职,更会耽搁河内屯田生产,故不妨升官而不改职。

    “那叔父于河内屯田数年,今囤积多少兵粮?”张虞笑眯眯,问道。

    张杨声音扬起,生怕众人不知,说道:“今河阳军库粮三十万石,屯于河内蔡城,专为君侯讨伐袁绍之用。君侯传令于河内,王太守便能调发徭役转送军需。”

    屯田可非易事,莫看史书吹嘘曹操首年屯田便有百万之粮,实际上若曹操每年能有百万之粮,不至于在官渡之战中陷入缺粮状态。

    不过有一点不假,曹操的屯田制为曹魏提供了大量军粮,只是稳定产出大量需要等到官渡之战后。

    至于为何屯田不能很快见效,其原因不难理解。

    曹操施行屯田于196年,而官渡之战始于199年冬。屯田之功可非数月或一年所有,至少要两年起步。而曹操在官渡之后,能做到每岁远征,便是得益于屯田有了稳定产出。

    故张杨在河内四、五年时间,除去铺垫所费时间,其稳定产出仅两年时间,而今能有三十石军粮,不可不谓大功一件。

    张虞有意褒奖张杨功绩,谓左右随行文武,笑道:“山西二州郡出粮七十万石,今张君献库粮三十万石,占州郡之粮半数,何谓张君守河内无功哉?”

    张虞在上党邸阁中屯有兵粮七十万石,而今加上张杨出三十万石粮,合有百万石之粮,这将够张虞用兵大半年。

    “张君守河内有功,今出粮三十万粮。合计兵粮百万,我军不畏河北矣!”郭图应和说道。

    贾诩捋须而赞,说道:“张君有寇恂治河内之功!”

    “不敢!”

    见众人盛赞自己,张杨笑得合不拢嘴,嘴上连说谦逊之语,但神情上却非常受用。

    在张虞巡视军营之余,斥候快步而来,神色匆匆。

    “郦度辽急报!”

    “嗯?”

    张虞拆开军报,扫视浏览,眉头下意识微蹙。

    贾诩察言观色,问道:“郦度辽兵出青山,莫非不利?”

    “是亦不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